昨天下午,和一个前根宝基地的球员约了聊天,全身都是伤的他说:“只要我的身体还行,我还是想上球场踢球,不管拿多少薪水。如果真的踢不了了,我还是想做跟足球有关的事,可能一辈子离不开足球了……”他是根宝基地建立之后我采访过的第一个孩子,一转眼都快20年了。
临别时他说到一个让我后来反复琢磨为之动容的细节:“你说我们这一波,好像从小到大样子都没怎么变啊!”是啊,87年的张成林、88年的朱峥嵘,留了胡子满满文身的张琳芃,直到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武磊……想起初见他们的面容,好像真的没太大变化,这是20年封闭训练的“副产品”么?
然而昨晚,我却看到了一支陌生的球队。
虽然,里面有我再熟悉不过的面孔:吕文君、颜骏凌、傅欢、贺惯、林创益、陈彬彬……
徐根宝受年维泗点将组建国家二队,年老皱着眉头说:“根宝,我一生没解决中国足球两大问题:怎么攻?怎么守?”这绝对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希望抓住中国球员体质、技术特点和顽症的解决方案。
从国家二队、国奥到上海申花,根宝说他找到了解决“守”的方法,那就是“抢逼围”,具体就不展开了,相信稍微专业一点的球迷都很了解了。
从2000年办基地开始,根宝就在寻觅“攻”字的解决办法,从曼联、阿森纳到巴萨……他认为他找到了,就是“接传转”。具体也不多谈,其核心就是解决无球运动员的问题,跑动!跑位!向前!
以平均不到17周岁的年龄征战中乙;17岁夺冠,当时武磊的个子还不到1米5;18岁夺全运会冠军,驰骋中甲差一点冲超;卖出大半主力后,2012年以不到23岁“最简陋版外援配置”冲超成功,“文武峥嵘”大放异彩……靠的就是“抢逼围、接传转”。
虽然后来靠上港的巨大投入,胡尔克、奥斯卡等超级外援的加盟,让球队脱胎换骨跻身一流强队,但是在去年夺冠的关键战中,还是能看到这6个字的影子,看到那些本土球员进球立功,概括起来,就是在场上防守时必须比对手抢得更凶,更果断;进攻比对手跑得更多,前插更坚决……
然而,昨天上港和富力之战,看不到这六个字,尤其比赛最后时刻,可以说狠狠扇了根宝一记耳光:外援在禁区拿球,本土球员远远站立不动(唯一插前的胡靖航就取得了进球);防守慢半拍,被对手抢、逼、围,最后眼睁睁看着被扳平。
拿了冠军之后,自己存身立命的宝贝在慢慢流逝!
走了武磊,胡尔克受伤,王燊超停赛,吕文君、傅欢尚未愈上阵……这些都是事实,但真正致命的,还是精神、队魂的丧失。来了实力出众的阿瑙之后,快速的攻防转换反而没了,从后场、中场开始起高球,往阿瑙头上灌,然后大家停下来等着看热闹……
更可怕的是,不久之后,这些人中会有几个穿上国家队球衣,去国际赛场代表中国足球!
扯开一句,我个人反对外援归化,因为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中华民族行不行?”“中国人种行不行?”我一直觉得现在还有这种争论是简单而荒谬到极点的,无非就是个别人脑子里残留着一些“东亚病夫”渣滓。
但看了昨晚的比赛,对这个话题我不免担忧起来,正因为连这几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孔,都让我觉得完全承受不起足球这项运动!他们和那些靠裁判和对手不战而降的“皇八旗”比,有过之而不无及!还不如那位满身是伤的昔日队友,更配得上一件红色的球衣!
这几天,76岁的徐根宝拎着小马扎,带着两支队伍在济州岛拉练、比赛,其中和上港签约建设U13梯队,球队在他手下亲自带的时间不长,但已经面貌一新,到了济州岛就把同龄的韩国青少年强队给赢了,他们表现的技战术配合和场上对抗能力震惊了观众,昨天有首尔足球界的人士主动打电话问询……
这批孩子的训练比赛我还没好好看过,但相信,看看他们肯定不会让我感觉陌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