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中国表

标签:
表壳机芯手表珐琅3d中国 |
广播地址链结:
4月15日,我第一次参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都市玩家》节目,虽然已经有多次参加电视节目录制的经验,但是面对现场直播的广播形式,自己不免还有些紧张。还好,随着与主持人的交谈逐渐深入,尤其话题是我最喜爱的“中国表”,所以慢慢也就渐入佳境了。“中国表”是一个大概念,既有过去的、也有现代的;既有西方的、也有中国的……
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就开始为中国市场制造了一系列富有装饰、复杂功能的怀表款式,现在它们被统称为“中国市场表”(Chinese Market Watch)。这些表一般都具有装饰化的外观以及精巧的机械机芯:外观的表壳设计多数为圆形,也有花朵、果实、昆虫、扇形等奇特的造型;表壳的材料一般采用银、黄金或铜镀金;在机芯方面大部分采用了手工雕刻和鎏金装饰;表面时钟刻度多采用罗马数字,有的也采用表示中国时辰的汉字;有的表壳上具有不同主题的珐琅绘画,例如:人物、花卉、风景、鸟兽等形象逼真的珐琅彩画等,其中不乏有中国的元素,而且通常被制作成图案相同的两只作为对表;有的在表壳的边缘镶嵌上圆润的珍珠或者是贵重的宝石。
1955年,随着在天津制造成功了第一只手表,中国制表工业的历史时刻从此被定格下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天津、上海、北京、广州、南京、西安、石家庄、丹东、青岛等地陆续建立了手表厂,它们生产的机械手表款式与品牌众多,由于长期的市场定位,这些表款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的高档表。但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已经积淀了机械机芯制造的技术,而这确实是当今钟表行业最核心的资源,也是高级品牌的巨大卖点。
2000年以后,在中国为数不多的机械表制造厂家,比如:海鸥、北京、上海等老品牌,也开始转变产品线,不断地在复杂功能、手工呈现、贵重外观、文化历史等方面作文章,在人们的观念中,不再把国产表等同于廉价、低质,而是将“中国表”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来看待,这个名词与“瑞士表”、“德国表”一样,包含着当地的文化背景、自主的知识产权……“中国表”中陆续出现了多个第一:陀飞轮、万年历、打簧报时这些功能出现了;手工微雕、珐琅艺术手表,为“中国表”将传统的艺术带入高级手表领域找到了方向;玫瑰金、铂金等贵金属在手表中运用的越来越多;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的手表设计因素不胜枚举。
在访谈中,我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大八件”上,在这类表中从表壳造型到机芯排列等都具有统一的形制,不但使其归为一大类而且成为“中国市场表”的代表作品。在现场我带去了《中国与钟表》一书,作为和主持人进行交流的工具。值得告慰的是,随着此书的出版,我对于“中国表”的课题研究工作也完成了第一阶段。
注:在此一并感谢《中国与钟表》一书的所有参与者,并且向为“中国表”事业作出努力的每一位同仁表示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