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男子打点滴导致死亡,你还在盲目地打点滴吗?

标签:
男子药物治疗谈到日生命急诊 |
分类: 健康养生知识 |
养生美食点击:山膳保健康养生
温州一位46岁男性患者,静脉滴注几种药物后发生疑似急性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
温州另一位37岁男性患者,胆囊炎急性发作,静脉滴注后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些两个例子都来自于市药品检验所日前公布的《温州市2013年前三季度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据该报告,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6167例,在给药后造成的不良反应案例中,由静脉滴注(俗称“打点滴”)引起的比例占58.07%。不良反应导致死亡的共3例,全是在静脉滴注后发生的。
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为何占比这么高?
且看我市几位医务工作者分析其中主要原因。
■现状剖析
静脉滴注造成不良反应多
医生称有两方面主要原因
第一,静脉滴注在给药途径中所占比重较大
“临床上最科学的给药途径,是先物理,再口服,实在不行再注射”。我市药品检验所副所长张崇生,在谈到日前公布的《温州市2013年前三季度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时如此强调。
据张崇生介绍,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占比比较高,原因之一是它在给药途径中所占比重较大。“如100例给药途径中有90例是静脉滴注,那统计出来静脉滴注产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就会高。”
他说,医生和病人都要尽量避免滥用静脉滴注,这是个治疗上的误区。
另外,静脉滴注引起的不良反应显现得比较快,会比其他不良反应能更及时地反映到医院去,而这份报告的数据是根据各医院的上报数量统计的。
张崇生举例:“在医院打点滴时,一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就会马上跟医院说,医院就会记录在案,而如果是口服药物之后,患者往往回家了才发现不良反应,觉得麻烦或是别的原因,也就不去医院反馈。”
第二,静脉滴注的确容易引起药品不良反应
记者从温州附一医药剂专家张秀华和温州附二医药剂处处长陈瑞杰处了解到,静脉滴注对人体会产生多种副作用:
1、静脉滴注时药品没经过任何屏障就注入血管,药剂量较大,注射速度快,因此不良反应也会来得更猛烈;
2、静脉滴注中经常会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这类药品副作用非常大。首先,会造成耐药性。陈瑞杰举例说:“比如青霉素用多了,以后再用青霉素效果就不明显了,得加大剂量才行。”另外,这一类药物还会产生很多伴随终生的并发症或后遗症。激素类用药是万不得已才用的。
http://s15/mw690/001oNqWNty6Fuafyuiq8e&690
3、静脉滴注的药品中,有难以避免的微小纳米颗粒存在,会造成血管栓塞和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4、存在一些用药误区,比如在阳光下打点滴。陈瑞杰说,“我看到好多家长在太阳下面抱着孩子打点滴,其实这样容易产生光敏反应。”他说,药品在光线下会分解加快,产生有害物质。
5、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配药速度过快。还与静脉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等也有关。
■医生提醒:有些病必须要静脉滴注
采访中, 张崇生、 张秀华、 陈瑞杰、 周燕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条临床上最科学的给药途径:先外用,再口服,后注射的方法。
但是,他们也强调,患者不可走极端,有些病症是必须需要静脉滴注的:
http://s1/mw690/001oNqWNty6Fuam8zxC90&690
1、完全不能口服的病人,比如
吞咽困难的老人们;
2、胃肠功能破坏的,比如肠胃紊乱不能吸收的病人;
3、重症,必须马上抢救的病人。
4、因腹泻等导致身体脱水非常厉害的病人。
■记者调查:
有多少人选择了打点滴
11月25日下午4时许,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的输液室内黑压压全是人,整个望过去恍如走入“吊瓶森林”。儿童输液科护士长周燕说,她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平均每天要给800-1200名儿童输液,约占儿童病人的30%。”她说,“这还算少的了,前两个月,每天打点滴的达到1200-1300人。”据她介绍,近两年,该儿童医院每天“打点滴”的病人数量占比已有所减少。三年前,每天输液儿童约占儿童病人总数的55%。2009年有段时间流感突发期,每天要给2000多名儿童输液,一年接待了45-50万名病人。如今,医院已经采取措施控制打点滴的数量,因此近年来人数有所降低。
“但这个数量仍很不正常。”陈瑞杰说,他曾经去过美国、加拿大等地学习,得知国外静脉滴注的病人非常少,“很多医院甚至是没有输液室的,根本不可能有‘吊瓶森林’,国外并不提倡有病打点滴,甚至有些人手术后都不打点滴,基本首推物理或是口服药物治疗。”
“临床上最科学的给药途径是先物理,再口服,实在不行再注射。”张崇生如此强调。
张崇生也称,《温州市2013年前三季度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反映出很多人在治病时有滥用静脉注射的倾向。
“点滴大军”怎么形成的
附二医皮肤病与性病专科的一位陈姓医生至今还记得他接待过的一个病人。“他被蜘蛛或是蟑螂咬了一口,我当时判断外涂用药,再吃点口服药就可以了,结果那病人非跟我闹。”他回忆道,“当时夜晚急诊,病人说自己半夜跑过来看病,一定要打点滴,不打不放心。”
“这样的例子很多,每天都会遇到。”周燕说,有些病人过来看病,医生若第一次开处方中没给静脉滴注,他们会换个号,换个医生看。患者的病历本上,常会出现医生特别注明的“患者本人要求静脉注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