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门“撞脸”撞出的应是独特文化
作者:白峰
无论是大学的校门,还是各级政府的大门,或者是每家每户的门,有时候你真分不清谁到底是谁?似乎都大同小异,或者说是清一色的门,比较雷同,这也算是门的撞脸吧。
据报道,日前,有读者称,他在途经武昌八一路延长线时,偶然瞥见路边竖着一个神似清华大学校门的大门,定神一看才发现是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东湖校区的新大门。他还专门回去调出清华大学的校门与之比照,发现越比越像。对此,该院副院长连海波说,该校新大门和“清华园”校门都属于欧式建筑,由于该校属于一所航海院校,与国外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当初在校门设计时选择了欧式建筑,但没有想到会与清华大学校门一模一样。
武汉一高校与清华大学的校门撞脸,这本没有什么,但依然有人觉得似乎是一种雷同,有人赞同,觉得人脸都有相似者,何况是大学的校门呢,本没有什么。有人觉得校门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的文化,其应该有自己的创意,不要抄袭,也不要照搬照抄。
其实,高校大学的校门撞脸也没有什么?关键是撞脸后,应该撞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而且是独特的文化,可不是,大学校门即便只是一个建筑,但也是一所学校独特或者自身文化的浓缩和体现,无论是雷同与否,都应该表现出自己的文化,如果学校一味的为了节约成本,或者通过模仿那些名校的校门来吸引眼球,不顾一切地建造的“山寨大门”,就让自己的学校既无特色,也无文化,更无记忆。
事实上,人的脸也有时候都相似,如今的社会撞脸也非常多,但是每个人的气质,每个人的品质,每个人的涵养,或者说自己固有的东西是不同的,这就是即便是人撞了脸,也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拿我们一些农村而言,每家的大门要不就是“耕读弟”,要不就是“某某弟”,但每家人的核心的东西是不同的,门的大小,门的清洁度,门风都是不同的。可我们一些政府在建设大门时也采取了模仿,把“白官”都搬来了,“天安门”也搬来了,但并没有搬来“天安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没有搬来“白官”的文化,只是让自己作风飘浮,这不是撞脸,也不是真正的大门雷同。
武汉高校的大门,即便是这位校长说的模仿了欧式建筑,加上学生都来自于海外,但是在校门上撞脸时,应该撞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有自己的独特的东西,让人看了后,表现上撞了脸,实际上是自己的脸,包括自己的专业设计,校训,校风,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即便看到撞了清华脸校门,想到的不是清华,这应该是这所学校,这样的撞脸才有特色,更有文化,而且撞它一回又何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