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钱币扔进博物馆更应扔掉管理自私
填补管理“破窗”要让该管理出手时就出手
作者:白峰
在一些寺庙里,游客都会向那些功德箱,或者说是佛像前,投出钱币,多少不限,一方面,是那些游客祈福的心理,促发了他们这样行动,另一方面,那些神庙前的各种标识,似乎就是希望游客能投钱币,保佑游客平安。
据北京晚报官方微博报道,一些旅游景点的许愿箱或是各大寺庙的功德箱前,常见游客投钱求好运。
佛像上堆满纸币、恐龙展柜变成了投币箱……这不是香客在寺庙祈福,也不是公益者搞募捐,而是个别游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的情景。近年来,不少城市博物馆“祈福钱币成堆”问题屡被曝光。对游客投币行为该如何看待?博物馆是否应承担责任?谁来填补管理缺失造成的“破窗”?(2015年05月17日新华社
)
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游客自身的问题,既有其祈福保平安的思想,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佛心,获得佛的保佑,也有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引发了游客的不文明行动,不顾及文物的价值,保护文物的要求,因此说,只管自己的祈福,不管文物的平安。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管理者的缺失,对于游客把祈福钱币扔进了博物馆的行为不加劝阻,不进行监督和管理,正是管理的“破窗”形成了“破窗效应”,游客就会看到有人祈福投币,也会加入到了投币队伍之中,这对文物是损害,也是破坏。
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才让祈福钱币扔进了博物馆,砸伤了管理的 “破窗”,不过对此,公众的钱币祈福是一种从众心理,也是一种迷信思想,这就需要管理者加以引导,进行规范,不能让管理缺失,让“听之任之”的态度导致了管理“破窗”,让管理失职失责。
说在管理上,并不是管理者缺少管理,也不是管理的职责缺失,反而是管理纵容了钱币祈福。
事实上,无论是博物馆还是文物馆,管理人员都是相当的到位,而且也是非常的高调管理,只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希望游客能多投币多多钱币祈福,让祈福钱币砸来,砸中博物馆,好增加博物馆文物单位的额外收入,正是有此思想,有这样的意识,明知游客钱币祈福对文物不利,也有损于文物形象,更会对文物的保护带来更大的伤害,却不去伸手管理,是该出手时不出手,而是该出手时把手躲藏了起来,看上去是在管理,实质不是管理,而是吸金。
游客的钱币祈福是不文明,而且也有损文物,让保护文物充满了难度,更有了风险。可“破窗”的管理更是不文明,比游客的不文明更不文明,而且手段不可取,管理更有了私心,纵容了游客,也容许了钱币祈福。如果管理处于公心,管理者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把其他放到其次,就会加强管理,不仅让管理到位,管理的手段和措施也会出手,真正能在保护文物时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才是填补管理“破窗”最好手段和措施,是让钱币祈福在博物馆和文物院不再存在,否则其他都是空谈,不会让祈福钱币消失。
说到底,祈福钱币扔进了博物馆,更应该扔掉管理的自私,更应该管理的手段和措施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填补管理“破窗”。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5/17/c_111530924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