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的铁瓦寺
作者:白峰
http://s2/mw690/001oNg4rzy6SfDD8hP3b1&690
http://s5/mw690/001oNg4rzy6SfDDp4CU04&690
http://s13/mw690/001oNg4rzy6SfDF7ZjSfc&690
http://s12/mw690/001oNg4rzy6SfDFssqv6b&690
http://s5/mw690/001oNg4rzy6SfDFqCkQ44&690
http://s12/mw690/001oNg4rzy6SfDFL2R5db&690
在天水市麦积区三岔镇太碌村有一个寺庙叫铁瓦寺,与柏林观同处一院,每年的三月二十是这里的庙会,庙会期间,人山人活,甚是热闹。周末的时候适逢庙会召开之际,到此一游,才发现这是飞来的铁瓦寺?
飞来的铁瓦寺?从哪里飞来的?为了探明这个问题,我们一行找到了铁瓦寺庙会会长,在他“前三后四”的介绍中,我们一行找不出一丝飞来寺庙的踪影和痕迹,为了能证明此寺庙是飞来的,我们一再要求看看证据,铁瓦寺的神奇也正是有一块非常神奇的铁瓦,要看铁瓦寺当然要看铁瓦了,看不到铁瓦也就看不到寺庙,即便是香火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参拜者不断,也要看到实物。因此会长把我们领到保管铁瓦的铁笼子前,铁笼子紧锁,但就是不见铁瓦,这样,我们跟随会长先生从前院走到后院,又从后院走到前院,他虽然口上答应说,我们一定能看到块铁瓦,但就是不见行动,铁瓦也就成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
“犹抱琶琶半遮面 ”。
我们在铁瓦寺里转来转去,从东到西,再从南到北,寺庙里各个方位双脚都踏到了,每一个殿都进去了,就是不见铁瓦“飞”来。最后在大家的期盼声中,也在村里的协调下,会长让我们稍作休息,他去给我们找来,这样,我们几个想看到铁瓦的爱好者,就到戏院里去看戏,有的到商品区去购物,只见戏院里正在唱《探窖》,想来这戏也好长时间没有看到了,因此,我们几人就与村民一起站在戏院里看戏,听秦腔,别有一番风味。
戏看得正得劲时,有人前来喊说铁瓦来了,看来是铁瓦这会真飞来了,我们从戏院里跳起来,争先恐后地来到铁瓦寺主殿里,只见在一块白布上放着一个瓦样的铁块,好象是铸铁的瓦,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拍照,在闪光灯的照耀下,看清这上面写着“万历十一年造,太白山玉皇池,信士何邦成”,时间是万历年间的瓦,但这座庙肯定不会是那个年代的,最多不超过百年,但从铁瓦看铁瓦寺是有些历史了,正因为此,麦积区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看出是文物不假,但到底是不是那个时代,有没有祥实的历史记载,似乎无字可考,在国内铁瓦寺很多,而且有记载的也不下几十所,就在天水市甘谷的华盖寺也被称作铁瓦寺。
不过,铁瓦寺的的确确有些飞来的寺庙之感,一者没有留下半点历史印记,二者铁瓦虽可考,字迹我非考古,就无从查考。但是铁瓦寺在当地是有一番影响力,从外面摆摊设点及其很热闹的庙会氛围中你就能看出来,而且每年三月二十的庙会很是有影响力,过庙会,唱大戏,摆小滩,不仅仅太碌村的村民赶庙会,而且吸引了十里八村的村民,包括对面陕西省宝鸡市凤阁岭镇建河村的村民,都来这里或看戏,或购买商品,走亲戚,可以说入夏的太碌村成为了三岔镇商品文化交流的盛地,庙会搭台经济唱戏,既丰富了乡村文化,也活跃了地方经济。再一方面,寺庙的一些壁画中,也看出其有飞来一感,在寺庙进门的左手墙壁上,有一幅壁画,画中一位老道人手伸出后,一道白光直入铁瓦寺,据会长讲,这是说明铁瓦飞来的历史。
寺庙被太碌村包围着,寺庙里有几枝柏树,而就在寺庙的周围的坡上,随处可见的是柏树,有些树林也至少几百年的历史了,要不真长不了这么高大。
寺庙里一般都离不开戏楼,我在寺庙游转的过程中,看到进门的右手就是戏楼,这个保存完好的旧戏楼对我印象非常深刻,似乎勾起了让我儿时记忆,可以说是35年前的时候,吴砦学区要统一在太碌中心小学过“六一”国际儿童节,当时的吴砦乡政府所在地就设在太碌村,吴砦学区也就在太碌中小,后来才搬入现吴砦村,因此,不管多远的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这里来,每个学校要准备一台节目,我们村学人少,但还是组织了一台大合唱,为了赢得领导和老师同学的注意,让大合唱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当民办老师的我二爸从二三十人的学生中要挑选出一个大合唱的指挥,按我们说法就是打拍子,挑选来挑选去,谁也不会,最后,让每个人都打一下,从打的好的里面选,结果就我打的有些像,我就成了指挥,成了站在大合唱队伍里的“另类”,当我们那天爬上梯子上了舞台后,我面向台下鞠躬时,下面黑压压都是人,有领导,也有老师,还有学生,更有附近村里的村民,当时我腿就打颤起来,硬着头皮把身转过来,却把屁股给了台子下的观众,手挥舞起来后,大家都唱起了歌声,然后我的拍子也打响了,只是我听到下面有小孩子说,你看那个台子上的娃娃,手舞足蹈的干啥呢?是“打苍蝇”吗?大合唱结束后,我不知从那里下来的,都忘记了,只是最后表彰时,我们的大合唱也在列,这时我才舒了一口气,紧张也就没有了,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几十年过去了,那个戏楼还在,但就是不知道有个铁瓦寺,这次能在铁瓦寺看到它,有些故地重游的感觉了,不仅仅铁瓦寺是飞来的,而且我也成为不速之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