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鹤山探幽
作者:白峰
http://s16/mw690/001oNg4rzy6RRI93lQrbf&690
http://s13/mw690/001oNg4rzy6RRIcymN62c&690
http://s15/mw690/001oNg4rzy6RRIdi89wee&690
http://s7/mw690/001oNg4rzy6RRIdLDds76&690
http://s2/mw690/001oNg4rzy6RRIhR3Db31&690
春日周末的清晨,天还未放亮,朋友相约驱车70公里开外的吴砦古城攀登野鹤山,一览其雄姿,探秘其幽静,欣赏风景,访古寻踪。
野鹤山位于麦积区三岔镇吴砦古城南山之上,风景秀丽,美丽如画。当地也称此山为老河山,因其传说当时天遇大旱,有人面兽身者出来自告奋勇称其能让天下雨,三岔厅老爷顿时在太阳高照的晴天立起了香案,而且也准备了火药,对这位“神”说,其如能在一柱香功夫要来雨,可上报朝庭加封神灵,如香燃尽,其可用香引燃火药自焚。当香快要燃尽时,在现在的野鹤山位置,升起笸篮那么大的云彩,向吴砦古城而来,到达古城上空,顿时大雨倾盆,立时浇灭了香案,大雨缓解了旱情,老爷立时向上申报,要封此“神”为真正的神,可上报晚了一步,最后没有皇帝的正式封神,百姓就在如今的野鹤山为此神建起了庙宇,就是老河龙王庙。
听了这样的传说,因此,也一定要去攀登山上看看究竟。车从城区出发,沿着渭水河畔,与陇海线同向而行,途经310国道,约1个半小时就到了吴砦古城外,向导和几位乡贤已经准备好了开山劈路的家当,还准备了几乎一天的干粮和水,见面打过招呼后,我们一行8人,就踩着清晨的露水,讲着古城的文化,拍摄着沿路的风景,攀登而上。
要说是路,可能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攀登野鹤山与农人耕作同走一条路,路边有农人正点播玉米,或给花椒树喷洒农药,或在田间作务,不时从田野里传来吼秦腔的声音,声音很是洪亮,给了我们登山的力量。
我们时走时歇,边走边谈,虽然还没有登上山顶,但山顶什么样,我们已经似乎都猜想了个八九不离十,其山顶一定是非常雄伟,山上有庙宇,还有几个僧尼,或许还有些文物古迹……
在大脑里的野鹤山有了雏形,而在实际的野鹤山还在路上,太阳初出,火辣辣的,脸上的汗珠已经成为了汗水,补充的水分都还没有进入身体,可都已经通过汗液挥发出来了。路好象还很远,而且我们也是上了一山又一山,刚开始走的是土路,可进入到一个小山头后,已经进入到了真正的森林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再是风景,而且是绿色,眼前的绿色绿的苍翠欲滴,水灵灵,绿油油,异常有生气,长得俊俏的各种树木,诸如落叶松、橡树、铁将木、青杆木,都成了迎接我们的哨兵,落在脚下的树叶厚厚的一层,踩上去发出婆娑之声,似战马声声,经过我们的践踏后,其也会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这些树木的营养,抚育树木成长。
在这样的登山环境里,我们8人似乎浑身都有了力量,更有了精神,挥去了汗水,手握着木杖,脚踩着“飞火轮”,登山的速度明显加快,停歇的时间明显减少。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山顶,这时,大家异常兴奋的说,我们登上野鹤山了,更有人喊出了“野鹤山,我来了”。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山的仙已不知去了何方?此山的龙难道会在我们的到来而出现吗?
在山顶中所剩的庙宇不多,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磨神殿,其实应该是磨针殿,只是这里已经习惯称其为磨神了。我们一踏进此殿,同行者抬头看见在房内屋檩上有一条蛇在行走,仔细看去,是条青蛇,盘绕在屋檩上,粗有镐头把那么粗,或许是受我们干扰的缘故,其在屋檩上绕圈而行,不见了踪影,这时,我们又发现就在脚下有蛇刚刚蜕掉的皮。此时年长者笑着说,看来,磨神显灵了,在这里迎接我们远方的客人,野鹤山的名和灵,应该说这条蛇的出现更是有了体现,似乎这就是此山的龙,而且也听同行的乡贤说,这里原先就有一条黑蟒蛇经常出没,对登山者无有伤害。
事实上,在春天见到蛇的确机会很少,尤其是很少有人光顾的野鹤山,蛇似乎就成了这里的主人,也成了看家护院的一方尊神,更是此山的龙了。
离开磨针殿不远之处,同行探究古迹的“文物专家”发现一处非常平坦之地,急急离我们而去,在哪里观察了好久,地是非常之平,似乎有水冒出之感,地上树木异常茂盛,但无任何遗迹可考,其甚是遗憾,我们稍做休息后,向西又行至百米,有人惊叫一声,而且向我们大喊,快来看,这里是大殿遗址,似有秦砖汉瓦,亦有古木石壁,大家都纷纷跳水一个不大的坑内,要搜寻什么?寻找其的幽静,寻找其乐趣,寻找其文化。
山顶平坦之地,树木甚是非常,庙宇处无树生长,庙宇外树木郁郁葱葱,树林遮住了头顶的太阳,成为了我们的巨伞,保护着我们一行的探险,探幽,探古。
透过树林,从这里向南望去,我们似乎有了新发现,远处的山在雾中,如同水洗过一样,而且山顶正好在里鹤山之下,看上去更有桂林山水的风格,虽然看不到水,可几处山峰完全与桂林山水的照片中的山一模一样,如同一个胚子里出来的一样,因此,我们建议乡贤说,此次完全可以建设一个观景台,通过此让大家既领略野鹤山之风景,更能欣赏到“桂林山水”。
其实,往往此处无声胜有声,可不,倒是你不经意间,就会有非常的发现,“文物专家”似乎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不大,约1米高,宽约50公分,厚约10公分左右,斜依在不高的土“崖”上,左上角失去了一大角,但并不影响其的存在,大家纷纷上前,似乎终于找到了宝贝,想拭去石碑上面的浮尘,露出其碑文,可上面绿苔锈缠,纵是你使多大劲,都无法让那些能记载其年代的文字露出芳容。最后大家既怕毁了文字,又怕看不到文字,你找水,他找纸,还有人找来了树叶,通过大家的努力,石碑上的文字似乎慢慢露出了芳容,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读出了“重修野鹤山而建”,其文字虽小,但很是清晰,经过考证是道光十年的重修,而建于乙未年,大家对此进行了一番考究,单从乙未年考证,今年适逢乙未年,少说也有180年的时间了,可从道光十年算,道光十年应该是1830年,现在算来也有185年,但其才是重修,并非原建。
石碑的出现,让我们的攀登野鹤壁山更充满了文化味,还有了古迹妙胜之感,探野鹤山之幽静也就落在了实处,更有了一份幽,也有了历史之尘埃,纪念之意义。
发现了野鹤山大殿,围绕其周围,我们又发现了两处残垣断壁的庙宇,两处都留存了一堵墙,墙内为泥土,墙外被青砖包裹,这似乎是当时的建筑风格。另一处墙头虽倒的一塌糊涂,但我们依然有了重要发现,在墙头上露出了两根烧焦的木柱,经过考证此庙宇曾遭受了火灾。
野鹤山幽的让人呼吸都有些舒缓,周围多了的是氧气,这里也成为了天然氮吧,我们上山时经历过的绿色或许是迎接我们的深意,在下山时又有了新的绿色迎接着我们,树林密布,山路弯弯,不时从林中传出鸟鸣之声,此起彼伏,甚是热闹,最让我熟悉的是有一种鸟发出的叫声,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时代,“嘟儿嘟嘟”,其实,按我的理解,这种鸟发出的声音应该是“姐儿走回,黑了有贼”。小时候经常陪同父母上山,或背柴,或的挖药村,或给猪寻草,尤其是在春天的时候,总能听到这种鸟的声音,母亲给我讲,有一对姐妹去深山挖药材,直到天黑了迷了路走不出深山,姐姐被山贼擒了去当压寨夫人,走的不见踪影,妹妹被野兽吃掉只剩下骨头,被野兽吃掉的妹妹变成了一种鸟总是发出这样的叫声,提醒进入山林的人们不要迷路,也不要晚了再回家。虽然只是传说,也让人觉得山林之深,山林之幽。
攀登野鹤山本是来看这里的风景,探索其幽静,访贤问古,与几位相知相识的文化人一起领略家乡大自然的风光,不曾想在此却有了特别的发现,既有蛇灵出现,龙之影子,而且有石碑呈现,让我们既探到了野鹤山的幽静,更探到了野鹤山的文化,还有野鹤山的历史,更重要的是,野鹤山东也不再是沉睡百年,而是让世人一睹其芳菲,更知其幽静,还知其风光,更有其雄姿展现。
http://s10/mw690/001oNg4rgy6RZFHLeEVf9&690
http://s10/mw690/001oNg4rgy6RZFIWDEZ19&690
http://s8/mw690/001oNg4rgy6RZFLe09F77&690
http://s16/mw690/001oNg4rgy6RZFNnlN52f&690
http://s14/mw690/001oNg4rgy6RZFQQuUR7d&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