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2009-03-11 10:55:38)
标签:

教育

教育杂谈

音乐教学

分类: 音乐教案论文
    3月5日教研所,一小郭子畅、二小王泽超、十二小王娜、十九小刘蓓蓓,以及教研员周浩一起针对3月12日的小学教研活动《孤独的牧羊人》研讨课例,进行了小型集体备课,确定了基本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以下是课例主讲人郭子畅老师所准备教案,郭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对集体备课的思路略有调整,大家先浏览,授课课后研讨。

 

 

孤独的牧羊人

 

     克一小郭子畅

 

教学内容:

聆听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的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感受体验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

2.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发展学生的想想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轻快、跳跃、幽默,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

如何以音乐审美中歌曲本身的内在美为中心,融洽音乐、电影、演唱、评价等教学活动为一体,有机达到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具准备: 钢琴  手风琴  多媒体课件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曲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5 6 7 1)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曲,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听《哆来咪》的音乐进教室,跟着歌曲做律动.

二、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刚才的那首歌曲吗?知道它的歌名,以及它的出处吗?”

2、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名称以及出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哆来咪》,他出自美国的一部电影叫做《音乐之声》,音乐之声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有一个名叫玛利亚的修女来到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特拉普上校的妻子早年去世,因此家里就只剩下上校和上校的七个孩子。

3、            视频展示上校军事化管理的家庭教育:设问:“这就是上校军事化的管理,你们认为这样的家庭教育好不好?“

4、            对比上校和玛利亚的教育方式

教师:“玛利亚并不像上校这样对待孩子,她在上校离家的日子里,通过音乐及活泼生动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着熏陶,教他们唱歌.同时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视频展示《哆来咪》。

5、            “玛利亚教会了孩子们唱歌,之后的日子里为了迎接上校回家,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排练了一个很精彩的木偶剧.那么大家想听听这段木偶剧的音乐吗?”

6、            “聆听教师演唱《孤独的牧羊人》 

7、              教师简单介绍“约德尔调“——一种流行于瑞士和奥地利民间的名歌。约德尔是源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唱法、歌曲。在山里牧人们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来传达各种信息。这种唱法的特点是真假声混合,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奇特的效果。它基本上是无歌词的,但却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       

8、            “刚才大家听了老师的演唱,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听一听玛利亚为大家演唱,可是老师有要求,当大家听到”来伊噢都“时,跟老师一起拍手,好吗?”

9、             “大家的节奏拍的真好,那么大家想不想看看他们的木偶剧是什么样子的啊?”

10、       视频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请同学们讲讲精彩吗?精彩在哪里?””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     (一起讲讲风格特点,滑稽,风趣,欢快)

11 “那么玛利亚和孩子们,为什么会表演这个节目给上校呢?”

出示歌词分三段欣赏:

        第一段:先听完,总结讨论,牧羊人孤独吗?

        第二段:欣赏前讨论

        第三段:直接欣赏

12、 “我们大家能不能也跟着老师的琴试着唱一唱呢?老师唱前半句,后面的“来伊噢都”大家来唱”

13、    对比欣赏《牧童短笛》让学生画出或者写出你感受到的主题.         

14、    教师简单介绍《牧童短笛》      

15、    完整欣赏《牧童短笛》

三、     教师小结:

四、    听着音乐《孤独的牧羊人》离开教室,结束音乐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