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2009-03-11 10:55:38)
标签:
教育教育杂谈音乐教学 |
分类: 音乐教案论文 |
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内容:
聆听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的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感受体验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
2.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发展学生的想想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轻快、跳跃、幽默,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
如何以音乐审美中歌曲本身的内在美为中心,融洽音乐、电影、演唱、评价等教学活动为一体,有机达到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具准备: 钢琴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曲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5 6 7 1)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曲,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听《哆来咪》的音乐进教室,跟着歌曲做律动.
二、
1、
2、
3、
4、
教师:“玛利亚并不像上校这样对待孩子,她在上校离家的日子里,通过音乐及活泼生动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着熏陶,教他们唱歌.同时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5、
6、
7、
8、
9、
10、
11、 “那么玛利亚和孩子们,为什么会表演这个节目给上校呢?”
出示歌词分三段欣赏:
12、 “我们大家能不能也跟着老师的琴试着唱一唱呢?老师唱前半句,后面的“来伊噢都”大家来唱”
13、
14、
15、
三、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