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传》箴言录第二十九

(2018-10-18 07:41:57)
标签:

《左传》箴言录第二十

文化

历史

教育

娱乐

     

     《左传》箴言录第二十九

 

昭公二十一年

天王将铸无射。泠州鸠曰:“王其以心疾死乎?夫乐,天子之职也。夫音,乐之舆也。而钟,音之器也。天子省风以作乐,器以钟之,舆以行之。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则和于物,物和则嘉成。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窕则不咸,总则不容,心是以感,感实生疾。今钟槬矣,王心弗堪,其能久乎?”

【周景王准备铸造无射大钟。泠州鸠说:“天子大概会由于心病而死去吧!音乐,是天子所主持的。声音,是音乐的载体,而钟,是发音的器物。天子考察风俗因而制作乐曲,用乐器来汇聚它,用声音来表达它,小的乐器发音不纤细,大的乐器发音不洪亮,那样就使一切事物和谐。一切事物和谐,美好的音乐才能完成。所以和谐的声音进入耳朵而藏在心里,心安就快乐。纤细就不能让四处都听到,洪亮就不能忍受,内心因此感到不安,不安就会生病。现在钟声粗大,天子的内心受不住,难道能够长久吗?”】

《诗》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诗》说:“在他的地位上不懈怠,百姓就能够休息。”】

日有食之。公问于梓慎曰:“是何物也,祸福何为?”对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其他月则为灾,阳不克也,故常为水。”

【发生日食。鲁昭公问梓慎说:“这是怎么回事?是什么样的祸福?”梓慎回答说:“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发生日食,不是灾祸。日月的运行,在春分秋分的时候,黄道和赤道交点相同;在夏至冬至的时候,相交点远。其他的月份就要发生灾祸,因为阳气不胜,所以常常发生水灾。”】

《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军志》有这样的话:“先发制人可以摧毁敌人士气,后发制人要等到敌人士气衰竭。”】

昭公二十二年

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人异于是。牺者,实用人,人牺实难,己牺何害?”

【有一次宾起走到郊外,看到雄鸡自己弄断自己的尾巴。他问为什么,侍者说:“这是它自己害怕作牺牲。”宾起赶快回来报告景王,并且说:“鸡大概是害怕被人利用吧!人就和这不一样,牺牲,是被人使用的,被人利用确实困难,被自己利用还有什么妨碍?”】

昭公二十三年

叔孙所馆者,虽一日必葺其墙屋,去之如始至。

【叔孙婼所住过的地方,尽管只住一天,也一定修缮墙屋,离开的时候好像刚来的时候一样。】

沈尹戌曰:“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诸侯守在四邻;诸侯卑,守在四竟。慎其四竟,结其四援,民狎其野,三务成功,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国焉用城?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守己小矣。卑之不获,能无亡乎?昔梁伯沟其公宫而民溃。民弃其上,不亡何待?夫正其疆场,修其土田,险其走集,亲其民人,明其伍候,信其邻国,慎其官守,守其交礼,不僭不贪,不懦不耆,完其守备,以待不虞,又何畏矣?《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无亦监乎若敖、蚡冒至于武、文?土不过同,慎其四竟,犹不城郢。今土数圻,而郢是城,不亦难乎?”

【沈尹戌说:“古代,天子的守卫在于四夷。天子的地位降低,守卫在于诸侯,诸侯的守卫在于四方邻国。诸侯的地位降低,守卫在于四方边境。警惕四方边境,结交四方邻国,百姓在自己土地上安居乐业,春夏秋三时的农事有所收获,百姓没有内忧,又没有外患,国都哪里用得着增修城墙?现在害怕吴国,而在郢都增修城墙,守卫的范围只在四境。地位降低以后的其他守卫都办不到,能够不亡吗?从前梁国国君在公宫旁边挖沟而百姓溃散,百姓抛弃他们上边的人,不亡,还等什么?划定疆界,修治土地,巩固边垒,亲近百姓,加强瞭望,不欺邻国,谨慎官吏的职责,保持交接的礼仪,没有过失,不贪婪,不懦弱,不强霸,修整自己的防御,以防备发生意外,又有什么可害怕呢?《诗》说:‘思念你的祖先,发扬他们的美德。’试看若敖、蚡冒到文王、武王,土地不超过百里见方,警惕四方边境,尚且不在郢都增修城墙。现在土地超过几千里见方,反而在郢都增修城墙,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昭公二十四年

刘子谓苌弘曰:“甘氏又往矣。”对曰:“何害?同德度义。《大誓》曰:‘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此周所以兴也。君其务德,无患无人。”

【刘子对苌弘说:“甘氏又去了。”苌弘回答说:“有什么妨碍?同心同德在于合乎正义。《太誓》说:‘纣有亿兆人,离心离德,我有治世之臣十个人,同心同德。’这就是周朝所以振兴的原因,君王还是致力于德行,不要担心没有人。”】

《诗》曰:“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诗》说:“是谁制造了祸端,到今天还在危害”】

昭公二十五年

昭子告其人曰:“君子贵其身而后能及人,是以有礼。今夫子卑其大夫而贱其宗,是贱其身也,能有礼乎?无礼必亡。”

【叔孙婼告诉他的手下人说:“君子尊重他自己,然后能影响别人,因此有礼。现在这个人对他们的大夫和宗族都不尊重,这是轻视自己,能够有礼吗?无礼必定逃亡。”】

 (乐祁)退而告人曰:“吾闻之:‘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乐祁帮着主持宴会,退下去告诉别人说:“今年国君和叔孙恐怕都要死了!我听说:‘该高兴的时候悲哀,该悲哀的时候高兴,都是心意丧失。’心的精华神志,就叫魂魄,魂魄都丢了,怎么能活得久长?”】

乐祁曰:“无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国君是以镇抚其民。《诗》曰:‘人之云亡,心之忧矣。’鲁君失民矣,焉得逞其志?”

【乐祁说:“失掉民心能满足愿望的,没有过。国君因此可以安抚他的百姓。《诗》说:‘人才的丧失,就是心头的忧虑。’鲁国国君已经失去了民心,哪里能实现他的愿望?”】

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为君臣、上下,以则地义;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喜生于好,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简子曰:“甚哉,礼之大也!”对曰:“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大,不亦宜乎?”简子曰:“鞅也请终身守此言也。”

【子太叔进见赵简子,赵简子向他询问揖让、周旋的礼节。子太叔回答说:“这是仪,不是礼。”赵简子问:“请问什么叫礼?”子太叔回答:“吉听先大夫子产说:‘礼,是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则,百姓行动的依据。’天地的规范,百姓就加以效法,效法上天的英明,依据大地的本性,产生了上天的六气,运用大地的五行。气有五种味道,表现为五种颜色,显示为五种声音,过了头就昏乱,百姓就失掉本性。因此制作礼用来有所遵循:制定六畜、五牲、三牺,使五味有所遵循。制定九文、六采、五章,使五色有所遵循。制定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使五声有所遵循。制定君臣上下关系,效法大地的准则。制定夫妇内外的关系,规范彼此行为。制定父子、兄弟、姑姊、甥舅、翁婿、连襟的关系,象征上天的英明。制定政策政令、农工管理、行动措施,以顺应四时。确立刑罚、牢狱让百姓害怕,模仿雷电惩戒杀伤。制定温和慈祥的政策,效法上天抚育万物。百姓有好恶、喜怒、哀乐,以六气派生,都要审慎地效法,恰当地模仿,以体现六志。哀痛时哭泣,欢乐时歌舞,高兴而施舍,愤怒就战斗。高兴从爱好而来,愤怒从讨厌而来。所以要使行动审慎、使命令有信用,用祸福警戒,昭告死生。生,是人们喜好的;死,是人们讨厌的。喜好,就欢乐;讨厌,就哀伤。欢乐不失礼,就能协调天地的本性,因此能够长久。’”赵简子说:“礼是多么伟大啊!”子太叔补充说:“礼,是上下的纲纪,天地的准则,百姓生存的依据,因此先王尊崇它,人们能够从不同的天性经过自我修养达到礼的境界的,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如此说礼伟大,显然也是不过分的。”赵简子说:“我赵鞅啊,要一辈子遵循这些话!”】

师己曰:“异哉!吾闻文、武之世,童谣有之,曰:‘鸜之鹆之,公出辱之。鸜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鸜鹆跦跦,公在乾侯,征褰与襦。鸜鹆之巢,远哉遥遥。稠父丧劳,宋父以骄。鸜鹆鸜鹆,往歌来哭。’童谣有是,今鸜鹆来巢,其将及乎?”

【师己说:“怪呀!我听说文王、武王的时代,童谣有这样的话:‘鸜啊鹆啊,国君出国受到羞辱。鸜鹆的羽毛,国君住在远郊,臣下去把马匹送到。鸜鹆蹦蹦跳跳,国君住在乾侯,向人要裤子短袄。鸜鹆的老巢,路远遥遥,稠父死于辛劳,宋父代立而骄,鸜鹆鸜鹆,去的时候唱歌,回来的时候哭号。’童谣有这个,现在鸜鹆前来筑巢,恐怕要发生祸难了吧!”】

子家子曰:“政自之出久矣,隐民多取食焉。为之徒者众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众怒不可蓄也,蓄而弗治,将温。温畜,民将生心。生心,同求将合。君必悔之。”

【子家子说:“政令从他那里发出已经很久了,贫困的百姓大都靠他吃饭,和他同党的人也很多了。太阳下山以后,坏人是否冒出来,还不知道呢!众人的怒气不能让它积聚,积聚起来不妥善处理,怒气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的怒气积聚起来,百姓将会产生背叛之心。生背叛之心,与有同样要求的人纠合在一起,君王必然追悔莫及!”】

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礼之善物也。

【将要有求于人,就要先居于人下,这是合于礼的恰当处事方法。】

臧昭伯率从者将盟,载书曰:“戮力壹心,好恶同之。信罪之有无,缱绻从公,无通外内。”

【臧昭伯率领跟随昭公的人将要结盟,盟书这样说:“同心协力,同仇敌忾,无论过去如何,从今都要惟国君马首是瞻,对内对外都要言行一致。”】

昭子自阚归,见平子。平子稽颡,曰:“子若我何?”昭子曰:“人谁不死?子以逐君成名,子孙不忘,不亦伤乎!将若子何?”平子曰:“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昭子从阚地回来,见季平子。平子叩头,说:“您要我怎么办?”昭子说:“人有谁不死?您由于驱逐国君成了名,子子孙孙不忘记,多么不幸啊!我能把您怎么办?”季平子说:“如果让我能改变态度事奉国君,就是所谓让死人再生、白骨长肉的事情了。”】

                          

       2018.10.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