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传》精华释读   晋郤至如楚聘

(2018-05-28 19:48:55)
标签:

《左传》精华释读

晋郤至如楚聘

文化

历史

教育

《左传》精华释读

 

 

晋郤至如楚聘

 

国家不过两件事,文武而已;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远古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始终在礼与兵之间游走,任何时候都没有超出这个范畴。自然,作为国家两方面的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就君王而言文攻武略最好,如果自己不是顶尖的德才兼备者,且能兼听则明为我所用,也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最忌讳的是自己能力不够还刚愎自用。我们看到,春秋几位霸主大致符合上述基本要件,他们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谋求生存发展立于不败之地不是偶然的,那背后需要积淀需要谋划需要超出一般人的顶层设计。

晋景公的大戏落幕了,他的儿子晋厉公开始活跃于春秋政治舞台;晋厉公州蒲与楚共王熊审的较量让天下不怎么太平,但也绝非暗无天日。这时间,秦国和齐国也跃跃欲试,后边跟着一大群诸侯在前呼后拥,宋、郑、鲁、縢、卫、许等都忙得不亦乐乎!舞台是要有主角的,跑龙套的也必不可少,要不怎么会演出精彩纷呈的好戏呢!在晋国,晋厉公的团队还是很强干的,其中“三郗”就是活跃于团队核心的耀眼明星,晋厉公的威权因为尾大不掉而隐忧频现。楚国一刻也没闲着,诸侯们少不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时不常还大动干戈,这就让背后的靠山不太省心,这同晋国一样。小国纷争的背后是大国的博弈,而大国的厮杀也经常因为打狗激怒了真正的主人。春秋的逻辑基本如此!

晋国“三郗”主要成员“郤至如楚聘”,这也是诸侯惯例,大家还是讲究礼尚往来的。晋国虽然与楚国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但是政治家们往往从更长远的利益需要出发,会暂时搁置争议寻求妥协或为韬光养晦博取更大的利益。晋厉公不是等闲之辈,他除秣马厉兵外,还派大臣们到各主要国家访问,寻求共识至少是相安无事,当然能构建和平合作机制实现共赢更好。

公元前588年,晋楚交质。晋国将连尹襄老之尸与楚国公子熊榖臣交换中军佐荀首之子荀罃。公元前587年,郤克逝世其子郤锜继为下军将。公元前583年,郤锜与栾书共谋赵氏致其灭族后,高层留下较多空位,郤至跻身卿士任新下军佐。楚共王十一年(公元前579年),郤至出使楚国,楚国子反用金钟之乐接待他,郤至不敢入内,说:“如果上天降福,两国国君相见,那还会用什么礼节?”子反回应:“两国国君见面,只会(在战场上)用一枝箭招待哦,怎么会演奏音乐呢!”由此可见,任何外交的努力都是依托于军事打算的,子反的话印证了国家的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没过几年,晋楚弭兵的盟誓言犹在耳,惨烈的晋楚第三次交锋——鄢陵之战爆发,楚王的确得到了一支箭(被射伤一只眼睛),子反兵败畏罪自杀,晋国凯旋。

正所谓人生春风得意马蹄疾,“三郗”在晋楚对抗中居功至伟,但却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郤至的得意忘形,“三郗”的不可一世,引来了正卿栾书的嫉恨。栾书诽谤郤至通敌楚国,说他欲以公孙周为晋侯取代晋厉公。晋侯终于找到了诛灭权臣的借口,公元前574年,晋厉公命胥童、长鱼矫带800亲兵屠灭郤氏,一代豪杰才华横溢的郤至随之玉石同焚,这是后话。

我们读读《左传·成公十二年》的有关文字(附白话):

宋华元克合晋、楚之成。夏五月,晋士燮[xiè]会楚公子罢、许偃。癸亥,盟于宋西门之外,曰:“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菑[z]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zhì]往来,道路无壅[yng],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jí]之,俾[b]队其师,无克胙[zuò]国。”郑伯如晋听成,会于琐泽,成故也。

狄人间宋之盟以侵晋,而不设备。秋,晋人败狄于交刚。

晋郤至如楚聘,且莅盟。楚子享之,子反相,为地室而县焉。郤至将登,金奏作于下,惊而走出。子反曰:“日云莫矣,寡君须矣,吾子其入也!”宾曰:“君不忘先君之好,施及下臣,贶[kuàng]之以大礼,重之以备乐。如天之福,两君相见,何以代此。下臣不敢。”子反曰:“如天之福,两君相见,无亦唯是一矢以相加遗,焉用乐?寡君须矣,吾子其入也!”宾曰:“若让之以一矢,祸之大者,其何福之为?世之治也,诸侯间于天子之事,则相朝也,于是乎有享宴之礼。享以训共俭,宴以示慈惠。共俭以行礼,而慈惠以布政。政以礼成,民是以息。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扞[hàn]城其民也。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及其乱也,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略其武夫,以为己腹心股肱[gng]爪牙。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腹心。’天下有道,则公侯能为民干城,而制其腹心。乱则反之。今吾子之言,乱之道也,不可以为法。然吾子,主也,至敢不从?”遂入,卒事。归,以语范文子。文子曰:“无礼必食言,吾死无日矣夫!”

冬,楚公子罢如晋聘,且莅盟。十二月,晋侯及楚公子罢盟于赤棘。

【宋国华元完成了晋、楚两国的和好。夏季,五月,晋国士燮会见楚国公子罢、许偃。初四日,在宋国西门之外结盟,说:“凡是晋、楚两国,不要互相以兵戎相见,要好恶相同,一起救济灾难危亡,救援饥荒祸患。如果有危害楚国的,晋国就攻打它;对晋国,楚国也是这样做。两国使者往来,道路不要阻塞,协商不和,讨伐背叛。谁要违背盟约,神灵就要诛杀,使他军队颠覆,不能保佑国家。”郑成公去到晋国听受和约,和诸侯在琐泽会见,这是由于晋、楚和好的缘故。

狄人乘宋国促成的结盟会这一空隙攻打晋国,但又不设防备。秋季,晋国人在交刚打败了狄人。

晋国郤至到楚国聘问,同时参加盟约。楚共王设享礼招待他,子反作为相礼者,在地下室悬挂乐器。郤至将要登堂,下面击钟又击鼓,惊慌地退了出来。子反说:“时间不早了,寡君等着呢,您还是进去吧!”客人说:“贵国君王不忘记先君的友好,加之于下臣,赐给下臣以重大的礼仪,又加上钟鼓音乐,如果上天降福,两国国君相见,还能用什么礼节来代替这个呢?下臣不敢当。”子反说:“如果上天降福,两国国君相见,也只能用一支箭彼此相赠,哪里还用奏乐?寡君等着呢,您还是进去吧!”客人说:“如果用一支箭来款待,这是祸中的大祸,还有什么福可说?当天下大治的时候,诸侯在完成天子使命的闲暇之时,就互相朝见,在这时就有享、宴的礼仪。享礼用来教导恭敬节俭,宴礼用来表示慈爱恩惠。恭敬节俭用来推行礼仪,而慈爱恩惠则用来施行政教。政教用礼仪来完成,百姓因此得到休息。百官承受政事,白天朝见晚上就不再朝见,这就是公侯所用来捍卫他们百姓的措施,所以《诗》说:‘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的捍卫。’等到它动乱的时候,诸侯贪婪,侵占欲望已无所顾忌,为争夺尺寸之地而驱使百姓致于死亡,收取他的武士,作为自己的心腹、股肱、爪牙。所以《诗》说:‘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的心腹。’天下有道,那么公侯就能做百姓的捍卫,而控制他的心腹。动乱时,就反过来。现在您的话,是动乱之道,不能用来作为法则。然而您,是主人,至岂敢不听从?”于是就进去,把事情办完。郤至回去把情况告诉范文子。文子说:“无礼,必然说话不算话,我们离开死日不远了。”

冬季,楚国公子罢去到晋国聘问,同时参加结盟,十二月,晋厉公和楚公子罢在赤棘结盟。】

 

 

                                      2018.05.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