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的出彩与败笔
我很少看电视剧,更很少能将电视剧几十集连续看完,原因不止一个。我不能坐下来持续那么长时间,生活没有规律,乃其一;更重要的是我不大感兴趣连续剧中的故事,雕琢的痕迹浓厚,轻薄戏说之类索然无味。因此,我心目中从来没有影视偶像,我生活中什么偶像都没有。人生人生,是人皆生,生的方式不同,生的本质无异。在好多朋友的鼓动下,我坐下来看《青瓷》,每日五集,还真的看完了。有些感想写在下面。
《青瓷》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围绕地产拍卖引发利益与情感纠葛。我觉得以“青瓷”为名立意还是高远的——作为中国著名传统瓷器,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其“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品质成就了“瓷器之花”的美誉。但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会呈现黄色或黄褐色。剧作者或许因此勾勒当代世态人风,编织悲欢离合,不仅出神入化,而且耐人寻味。《青瓷》描摹的现实生活还是真切的,故事虽然没有出乎意料,但能够娓娓道来,鲜活的气息浓郁。王志文和张国立不愧为大牌明星,举手投足张弛有致,对剧情的把握驾轻就熟,还是很到位的。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演员也多有上佳表现,不会觉得他们与我们渐行渐远,这样一种氛围无疑对观众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关注的理由。
《青瓷》的出彩处我以为有如下一些:张仲平这个人物塑造得最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处事谨言慎行但又有血有肉。他和三位女性的关系处理都是成功的,对逝者神牵梦绕,对生者一往情深,爱而不失其份,奸而不乏其真。他的典型意义在于所谓的成功男人背后,必然有深厚的情商与超凡的智商为依托;财富的集聚离开人脉的支撑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恰恰在这一点上张仲平做得得心应手。其次唐雯让人感动,她和张仲平不离不弃绝不是因为生活的现实,而是虚拟的愿景。她有事业,但事业只是她生活的补充;她有爱情,但爱情总是飘忽不定;她有亲情,但亲情是若即若离;她的全部情感仅仅局限一种概念上的家——她用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包容小心翼翼的让空落的家荡漾着温馨——她书写了远古到今天纯中国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让张仲平踟蹰,让曾真却步!徐艺演得不错,剧作者以此宣泄对现实社会功利与人性的激烈冲突,我们目之所及的现实就是这样。徐艺将青春热血理想抱负爱恨情仇在商海中挥洒的淋漓尽致,他显然不是一位成功者,但在“网络”天下除此而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脱颖而出呢!《青瓷》揭示的关于官场、商场、情场,婚姻、家庭、爱情,亲情、友情,文化、教育、社会等等的人文思考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青瓷》也有败笔。我觉得最大的败笔集中在最后一集,如果不是迎合审查者的意图,一定可以称为“五个一工程”的完美收官。本来前三十九集还一脉相承,剧情跌宕起伏但还是行云流水,可是最后一集却孤峰突兀,怪石嶙峋,大段的说教不仅画蛇添足,也完全不符合剧情的自然逻辑。颜若水被绳之以法当然无可厚非,但凭借他手眼通天积年累月编织的社会网络,尤其是他与张仲平最后“谈崩”的一幕显然是牵强附会,我们的社会不是这个样子。曾真与张仲平金风玉露之相逢为这个喧嚣的世界呈现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她们的感情如果仅仅因为唐雯的原因就戛然而止了然无痕,绝不是人性的自然法则,而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这样一个榜样——我们要给爱情一个名分,我们要给合法爱的人一种信心,我们要给懵懵懂懂在爱的人一种启事,我们也许做不到,但我们必须做!张仲平和徐艺驱车自首,他们的身影定格在庄严的国徽前面,这种刻意设计不难看出编剧良苦用心,但它实在是一种政治召唤——只有如此才可以进得去出的来——我以为假如他们二位是省部级高官或许对视听有所裨益,但对商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况且这绝不是商人的归宿!
我很久不写影评之类啦,所谓源头活水,我本没有自然不能信口开河。《青瓷》的故事也许并不久远,但一定不会结束。如果人情世故都可以设计的话,我们不要说活得精彩,恐怕连走路都要考虑先迈左脚还是右脚了。
2012.07.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