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警惕舆论工作者的“乡原”现象

(2009-04-13 08:45:42)
标签:

杂谈

舆论

道德

法治

孔子

弱势群体

同情

分类: 时事杂谈

要警惕舆论工作者的“乡原”现象

(博者按:我们同情弱者,但并不等于认同因弱而造的恶。弱者并不代表正义,也非道德的化身,更不具有恶的特权。真理应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悖德者德责,违法者法治,未有强弱高低贵贱之分!)

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让更多的人欣然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实践着这一理论,我以为关键在于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能把显而易见的常识问题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乐行,看似简单,实则有着复杂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化、核心化,无异是对我们过去工作实践中忽视“人”这个社会主体行为和观念的一种彻底否定。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的不断确立和逐步深入,关注人、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同情人、帮助人等渐渐形成了社会共识,有没有“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能不能“以人为本”的开展工作,愿不愿意“以人为本”的搞好服务,已经成了衡量“人品官德”、“谋事创业”、“关注民生”的重要尺度。这应当是社会道德的巨大进步,是文明水准的巨大提升!而这一切是与各种新闻媒体不遗余力地宣传分不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从事舆论工作的人员可谓功德无量。

然而,随着舆论宣传的不断深入,另一种让人担忧的极端舆论现象也开始出现:一些农村家庭为了眼前利益强逼孩子退学打工赚钱反倒成了现行“教育制度”的受害者了,一些疾病患者因偷拿抢夺受到法律制裁成了宁愿过监狱生活的无奈者了,一些好吃懒做、扮孤装残、“拖儿带女”行乞街头的人成了被同情的对象了,一些生活穷困者杀人越货成了为尽某种孝心可以理解的选择了,一些个体商户违反管理条规不法经营成了正当的行为了,一些“告状专业户”无理取闹、旷日持久地缠访闹访成了“政府不作为”的牺牲者了,一些拆迁中向政府漫天要价拒不搬迁的“丁字户”成了“公民利益”的坚定维护者了,一些无视社会治安、无视法律、殴打谋杀执法者成了敢于“反抗强权”的斗士了,一些失业者高不配低不就、祸搅家庭、违害他人、寻衅滋事、扰乱社会、无法无天的人成了“要生存、要自由、要民主”的精英了......

我不知道这种舆论工作者是在按着一种怎样的逻辑进行宣传报道的,我只知道:恶就是恶,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不管你是强势一方,还是弱势群体,作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要有悖道德、有违法律的行为,都要受到道德的遣责和法律的制裁。

说到这里,想起孔子说过的一句话:乡原,德之贼也!所谓“乡原”是指在乡村中有一定学识、地位、职能、权威的人,一般地讲,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决定着一定人群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准。孔子之所以说他们是道德的“贼”,主要是指这些“原人”们利用自己的某种优势和权威,借道德之名行伪善之实,是彻头彻尾的沽名钓誉之“贼”。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新闻媒体工作者,应当说他们最具有“话语权”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是非曲直的评判者,是真善美的讴歌者,也是假丑恶的迸击者,因此,他们被誉为“无冕之王”、“舆论沙皇”,在人们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报道极大地影响着社会舆论,影响着社会道德的教化,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

然而,在我们的舆论媒体尚缺乏更大自由度的时候,由于舆论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的不济,往往因为媒体舆论“底线意识”的缺失,从而给社会和公众产生错误的导向,甚至引起道德观念和价值认同上的混乱。从上述那些扭曲地报道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非常同情弱者,甚至成了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但实际上他们是对道德的曲解和法律的亵渎,也是对人性恶的一面的姑息和纵容,是一种典型的滥施同情而获取名气的“德之贼”。久而久之,不但误导贻害弱势者,还会毒害社会风气,甚至是对更多讲道德守法纪者的不公!

我们同情弱者,但并不等于认同因弱而造的恶。弱者并不代表正义,也非德的化身,更不具恶的特权。真理应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悖德者德责,违法者法治,未有强弱高低贵贱之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