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李头
老李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17
  • 关注人气:1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说话为什么要这般小心翼翼

(2009-03-23 08:32:29)
标签:

杂谈

文化

观点

名人

孔子

楚王

华君武

公众

社会

分类: 时事杂谈

孔子说话为什么要这般小心翼翼

许多名人报怨:一旦成了名人,就象被剥光了衣服站在大庭广众之下,非但毫无个人隐私可言,而且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连“话语权”和“人身自由”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即便是每天深居简出、谨言慎行,一不小心,还会招来舆论媒体的大肆喧染和公众的品头论足,甚至是口诛笔伐式的批评、指责和谩骂。这个世道当名人太难了,对名人太不公平了,公众的宽容度太低了,社会的包容性太小了......等等。

可笑的是,每当有名人出来向公众“大倒苦水”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会假惺惺地站出来替他们说话:名人也是人,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要求和太多的苛责。

我却不这样认为。名人是人不假,但在“人”的前面毕竟多了个“名”字。有了这个“名”字他就是公众人物了,他就不能再把自己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了这个“名”字他就要比平常人有更多的社会担当。在我看来,名人常被媒体揭短曝光,常会受到公众批评指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和谐。

和谐的内涵之一就是公平。辩证地看,你有多大的知名度,你就有多大的关注度,你有多大的社会影响力,你就会受到来自社会多大的约束力,你的地位有多高,受到的监督就有多大,你从这个社会得到有多少,你就要为这个社会付出对等的代价。这是公平法则的自然流转,也是和谐的客观要求。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费解之处。一旦成了名人,在公众的心目中对你就有了更高的期许,你不再仅仅是某一行当的佼佼者了,而是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主流社会道德观、价值观的“形象代言人”了,不管你自己承认不承认,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的是当年的楚怀王(庄王?)特别喜欢腰身比较细的女人,宫中的嫔妃们为了投其所好,纷纷节食减肥,绫罗束腰,希望把自己的腰身弄得细一点,结果很多嫔妃因减肥得了“厌食症”,最后被活活饿死。后来楚王主张的“细腰”之美从宫内流传到民间,一些大姑娘小媳妇也把细腰当作女性美的一条标准,也纷纷节食减肥或是白绫缠腰,追求这种细腰,弄得妇女同志苦不堪言而又乐此不疲,一时间由于楚王一已之喜好,结果弄成了一种社会审美标准了,直到现在很多男人和女人们还非常钟情于女性的“杨柳细腰”。

我在想,如果楚王他不是楚王,只是邻家的阿二,他就是再喜欢细腰,把自家媳妇的腰弄得向黄蜂一样,恐怕也没有多少人去效仿他,何哉?名不见经传也!他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充其量只限一家耳。然而楚王就不同了,他是一国之君,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喜笑怒骂,都会被全国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名人虽然不是国君,有名无权,但在对公众对社会的影响方面,同样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只是程度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试想,没有官家名人们的美食豪宴,珠光宝气,那有全社会的奢侈糜费之风盛行?没有官家名人们的争名逐利,尔虞我诈,那有小民百姓的狗苟蝇营,不择手段?没有官场娱乐圈的“潜规则”,那有社会上的鲜廉寡耻、乱七八糟?没有一些女星的“大胆暴露”,那会出现满大街小妮子的袒胸露腹?

我又想到了孔圣人说的一句话:“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吾欲言死者无知也,恐不孝子孙弃而不葬也。”(《孔子集语.楚伐陈》),“孔子说:我如果说人死后有知觉,就担心孝顺子孙为死去的长辈花钱过多而防碍活人的生活,我如果说人死后没有知觉,又担心不孝的子孙连父母死后的尸体都不肯埋葬”。

孔子不但是名人,而且还是是圣人,为什么还这么担心自己说错了话?很明显,因为孔子意识到自己是名人,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社会上的影响面太大”,具有某种“社会导向性”!我们的名人们难道不应该从老名人孔圣人的“慎言”之举中悟出点什么来么?

当然,名人挨“削”的滋味不好受,但也不排除一些名人“犯贱”,嘴上说不愿让人“削”,其实巴不得天天让人“削”上两“削”才过瘾,有条件要“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让人“削”,不“削”哪来的人气?不“削”哪来的名气?漫画家华君武老先生的一幅漫画就揭露了这种人的心态:一个名气不大的小子,把裤子退掉大半截,露出肥肥的屁股蛋子,扒在板橙上,向众人吆喝到:快来打呀,快来打呀,你们一打我就出名了!如果真是这样的人,我看他连挨“削”都不佩!

我最后想说,名人屡遭挨“削”是件好事,不应该有那么多的报怨,至少这种“削”可以起到某种规范作用,免得一些人因名所累而忘乎所以。何况我们相当一部分名人们本身就没有太高的素质,再缺了公众时不时给点“削”的提醒,指不定会干出些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来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