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常听父母提起,说自己小时候晚饭后没敢多动,因为那时候根本吃不饱,肚子容易饿,就睡不着觉了。相对于5、60年代而言,我们这7、80年代的,能吃饱、穿暖、有书读就幸福了。而我也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妈妈小时候也很苦。
缘于这段时间,每天晚上都给晴玥洗澡,这个爱干净的小女孩现在也很懂得享受了,洗干净了还要在澡盆里泡一会,还要加热水,一起身穿上小三角裤便唱:“AB三角裤,省钱又省布,看我酷不酷?AB三角裤有型又有酷,看我酷不酷?”不过一会,晴玥就问我:“妈妈,你小的时候也经常泡澡吗?”哎,小的时候甭说洗澡了,一想起洗澡后那一盆盆的衣服我都害怕。我只是暗自小声地说:“妈妈小时候,家里没有卫生间。”而现在晴玥真的太幸福了,每天可以享受一个小桑拿,又有我这个老妈子给她洗衣服。因为害怕洗衣粉对人体的侵害,孩子的衣服我坚持用手洗,保证晴玥每天早上都穿干干净净的衣服上幼儿园。
每次给孩子洗澡、洗衣服都想起十几岁时在顺昌读书时的辛酸经历,那是一个穷乡僻壤的中学,甭说洗澡,有些同学说是连吃块肉都难,甚至很少在食堂买菜,都是自家带来的酸菜或蜡肉,当时我吃的是教师食堂,伙食还算好,吃饱、穿暖是有了,但是想洗具澡真是太难了。
同样是90年代的冬天,那时好像还更冷,去食堂排了好长的队才提了半桶的热水,穿过崎岖的山路少说也有100来米吧(那时候从食堂到宿舍的路而水泥也没打),有几次还差点被石头拌倒,好容易将水提到所谓的洗澡间,也凉了一半了,(天哪,那也叫洗澡间,就一水龙头,顶上还四面透风)更不用说卫不卫生了。那时候洗澡对于个人来说根本不是享受,只不过是基本的卫生要求而已。当时我还记得根本没有高领的秋衣和毛衣,为了绕开刺脖子的毛衣大家就穿着浅色的衬衫套秋衣,外面再套上一件一件的毛衣,据当时而言还算是挺时髦的穿着,还有家境更苦的同学,连件秋衣都买不起,只穿着夏天的衬衣当内衣。可当时这种穿着还成了06季秋装的时尚款式,甚至童装也有这种款式,正价品也要一百多元,想想真快晕死了。那时候,我还因洗不干净衬衣领口,惹人同学们的笑话。乡间学校,只要是不下雨,随便踩一脚都能溅起几米高的土尘,好像有点夸张,不过的确如此。一件衬衣穿了一星期,到洗的时候已经黑得如同蜡笔画上去的。不是俺窝囊,实在是连换洗的机会都没有,还记得我住的是阴暗潮湿的一楼,跟二楼平行的便是一个蓝球场,终日不见阳光,连衣服晾晒的地方都没有。还记得是一个漂着些许小雨的寒冷夜晚,我从傍晚七点洗衣到十点,只为避开几十户教师和部分留校学生只有两个水龙头的高峰期抢水的尴尬,才选择晚上洗衣服,冰冷的水硬是化不开粘着在衣物上的污物,洗不净衣领还落下了重感冒。
总结起来,就是洗澡难、洗衣难、晾衣难。虽然现在条件好了,有了洗衣机,但是我仍是习惯用手洗衣物,甚至一次性洗三个人的衣物也不嫌累,每到傍晚下班回家,到阳台收拾起一件件晒干的衣物,叠好还放却还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每天能给女儿洗澡,听她奶声奶气地讲幼儿园一天鸡毛蒜皮的小事,谁谁谁哪个小朋友不礼貌,又有谁谁谁哪个小朋友不跟她玩,如今洁净的卫生间不再是十几年前那个阴冷、肮脏的洗澡间,而是一个温暖小屋,我和女儿交流的小空间。之后穿得暖暖的晴玥躲在被窝里看动画片,我则用她用剩的洗澡水洗净衣物,用我的说话就是:省水又洁净,还不受冻。
哈哈,今天又做小女人啰啰嗦嗦地写了一堆,只是想做个见证。我的小晴玥你觉得幸福吗?妈妈小时候受到的苦真不想让你再尝,我只希望你长大以后,觉得你的童年是快乐的就好。
玥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