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阳光如此吝啬——浅读小小说《王得光最后的要求》
标签:
魏永贵魏荣华王得光情感 |
分类: 感悟随笔 |
http://s1/middle/4c700955t99b64ecec780&690
自由的阳光如此吝啬
——浅读小小说《王得光最后的要求》
● 魏荣华
很喜欢魏永贵老师这篇叫做《王得光最后的要求》的小小说。文章的主题虽然沉重,但作者写得淡淡的,轻轻的,柔柔的,其间的讽刺与鞭挞竟是如此深刻;文章的故事虽然简单,一个死刑犯,一个小小的要求,提出与兑现,却又融入了无限的意味在其中。生命的意义,人生的况味,社会的法则,国家的法律,自由与自私,偶然与必然,都从中纷纷地漫溢出来。
一、什么是最后的要求?
什么是最后的要求?为什么是最后的要求?
原来,“过了明天,王得光的死刑就得执行。” 王得光呀,原来是个死刑犯,过了明天,就得执行的死刑犯。提点要求吧。允许你提。最后一个要求。这便是最后的要求。
会提什么要求呢?吃点好饭?喝得好酒?在我们的印象中,甚至在看守民警的印象中,这都是死刑犯们常提的要求。想想啊,最后的最后了,怎么着也不能当个饿死鬼吧,怎么着也得混个肚儿圆吧?
但王得光不。因为,王得光就不是一般人,不是一般的死刑犯。
王得光是有来头的。王得光的来头,文中有两句交待:
1、52号王得光正好52岁。这个以前被称为“上级”的人,眼下满头花发。
2、王得光是准备再多搂一些钱就带着女人去加洲的海岸晒太阳的啊。
看到52号王得光,很容易想到一个词,叫做“59岁现象”。什么是“59岁现象”啊?那就是最后的疯狂,马上就退休了,此时不捞,更待何时?权利变现,一万年太久,要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嘛!
这样一位王得光,最后的最后,会在乎那点什么美味,或者美酒吗?
不。当然不。必须的。
王得光最后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各位,请拭目以待。
二、最后的要求是什么?
王得光不是不会开口,只是有些艰难罢了。最后,他终于提出了要求。
“最后,王得光那空洞的眼光向监房上的小窗口轮了一眼,干枯的嘴唇启动了:报告上级,我,想明天晒一晒太阳,是——,王得光看着民警,又小心补充了一句:我想到外面的屋檐下去……晒晒太阳。”
这很出人意料。至少,看守民警很吃了一惊。怎么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也许这对于别人真是很不可思议的。但对于王得光,还是有缘由的。
第一,王得光是有理想的。他的理想就是再多搂一些钱然后带着女人去加洲的海岸晒太阳。想想,多绚烂,多美好!金钱,美女,阳光,海岸,幸福不就是TMD这几个字吗?可惜啊,只可惜这无边的美梦,却被狭小的囚车,囚禁得无限枯萎。
第二,王得光何许人也?上级也,领导也。这个“酒量很大,进来以后缺乏酒精的刺激,手一直微微地抖”的人,会是个小角色吗?这个法院宣判后几日内就执行死刑的人,他搂的钱会少吗?他往日的荣光他所享受的美好他所经历的盛大与欢愉会是平凡的、微小的吗?不!当然不会!
第三,就是这位王得光,在回监狱的时候他还看到一幕美景:几个老人在房檐下敞怀晒着冬天的太阳。有一个老头甚至在很专注地抠着脚丫。哎呀!这是什么景象!几个老头晒着太阳抠脚丫。俗!低俗!甚至还有些恶俗!简直要让人闻到那些臭味了!倘若是往日,王得光会怎么看?但此刻的王得光,却只剩下羡慕与感慨了。特别是当他“进去”以后,当他住上了监房,当他只能仰望那些小窗口的时候。美国人的阳光他没有得到,就连这几个老头的阳光也彻底失去了啊!
三、最后的要求与最后的温柔
最后的时刻,我们的监狱,我们的看守民警,还有我们的领导,都充满了人性的关怀。这些实实在在的关怀,是阳光的,是温暖的。比如,“问王得光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年轻的看守民警用的是很诚恳的语气。”又比如,“看守民警又重复了一遍。还是用很有耐性的语气。” 再比如,王得光给监狱的领导提出那个堪称“难题”的请求。“领导皱着眉头说,我都见过多少个死刑犯,头一回碰到有提这样要求的,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即便如此,领导既没有拍案怒斥,也没有严辞拒绝,并且向上一级领导作了反映。上一级领导也为难了,他说,“这是个什么要求,这不是给我们出难题吗”。于是,上一级领导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最后,上一级领导终于说话了。他说,行。
看看,多好啊。多文明啊。多人性化啊。
但是,越文明,越人性化,人家对你越好,只怕你却要越伤感、越痛楚、越后悔吧?是不,王得光?这就对了。不是必须的。却是必然的。作者就是这样温柔的抚慰着王得光,抚慰着他最后的时光,等着他最后的改悔。
四、最后的阳光如此吝啬
要求也提出了。监狱也关照了。上级的上级也批准了。“晒晒太阳”,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最后的要求,应该不会不能实现吧?
是的。不能。真的不能。竟然不能。就活该他不能实现。
那场雨是从半夜下起来的。
那是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雨。
冬雨缠绕着冷风,搅了半夜,搅了后来的一整天。
寒冷的冬雨啊。
不是不让你晒太阳。真的,要怪就只能怪你自己。因为,是你自己,已经没有时间晒太阳。因为,是你自己,让你再没有时间晒晒太阳。于是,
52号王得光枯寂的眼睛盯着监室窗外的冬雨一动不动。
于是,王得光的眼泪就和冬雨一样婆娑恣肆了。
这个叫做王得光的52岁男人,最后没有晒成阳光,失去了最后的阳光。
王得光,真的是一个好名字啊,就像于得水,就像牛得草。想当年,那也一定是呼风唤雨,应有尽有吧?想当年,那也一定是无限风光、无尚荣光吧?
只可惜,最后想晒晒太阳。竟没成。
不是阳光吝啬,是自由吝啬,是正义吝啬,是天道吝啬。怎能不吝啬呢?应该吝啬的。做人,总该要对自己吝啬一点,哪怕只吝啬那么一点。
谨以此就教于各位方家。
(2075字)
王得光最后的要求
魏永贵
问王得光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年轻的看守民警用的是很诚恳的语气。
王得光的生命开始了最后的倒计时。
过了明天,王得光的死刑就得执行。
看守民警说,52号,你可以要几个你喜欢的菜,还有包子,饺子。你甚至还可以喝两杯啤酒。领导知道你以前的酒量很大。但不能多喝,这已经是对你的特殊照顾。
入监的犯人不说名字。52号是王得光“号服”上的编号。
王得光以前酒量很大,进来以后缺乏酒精的刺激,手一直微微地抖。
王得光的眼睛和嘴唇是一片沉寂的死灰。
按照规定,王得光在这个时候可以提出一些要求,譬如留下遗言,改善伙食,洗一个热水澡,等等。一般的时候,死刑犯人会要几个一直想吃的荤菜,一饱长期寡淡的口腹。用他们的话说,怎么地,也得吃饱了吃好了“上路”,不能当一个“饿鬼”。
看守民警又重复了一遍。还是用很有耐性的语气。
最后,王得光那空洞的眼光向监房上的小窗口轮了一眼,干枯的嘴唇启动了:报告上级,我,想明天晒一晒太阳,是——,王得光看着民警,又小心补充了一句:我想到外面的屋檐下去……晒晒太阳。
进监的所有犯人都叫管教人员为“上级”。
很巧的是,52号王得光正好52岁。这个以前被人称为“上级”的人,眼下满头花发。
王得光的要求显然出乎看守民警的意料。看守民警迟疑了一分钟,说,好,我会向上面反映。
几天前王得光被铁笼一样的囚车拉去了法院,接受了最后的宣判。灵魂已经出窍的他一路麻木。
回监狱的时候囚车路过一片平房。那时候,响着警铃的囚车遇见了暖洋洋溜达到路口的一头牛,不得不停下轮子等候。
透过囚车的铁窗栏,带着脚镣手铐的王得光看见了深刻的一幕:几个老人在房檐下敞怀晒着冬天的太阳。有一个老头甚至在很专注地抠着脚丫。
那时候,暖暖的阳光照在房檐和牛背上,折射的光芒刺中了王得光已经枯寂的心。
王得光是准备再多搂一些钱就带着女人去加洲的海岸晒太阳的啊。
此刻,眼前唾手可得的温暖的阳光,却被囚车的铁窗,分割得支离破碎。
现在,当年轻的看守民警问他最后的要求时,他忽然想起了那一幕。
52号王得光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享受阳光的抚慰。
他想像一个真正的老人一样,蜷曲在冬天的温暖中。
王得光的请求很快就成了一个难题。
在这样的时候,死刑犯是应该固定在死囚室里,镣铐加身,等待执行时刻的到来。而且是二十四小时看守。移到监室外不符合规定,还增大了看守的难度。出了问题,责任就大了。
领导皱着眉头说,我都见过多少个死刑犯,头一回碰到有提这样要求的,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领导只好向上一级领导反映。上一级领导说,这是个什么要求,这不是给我们出难题吗。
上一级领导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那时候冬天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温暖地洒在宽阔洁净的办公桌上,洒在一蓬绿色的植物上。上一级领导踱到了那盆洒满阳光的绿色植物跟前,沉思了许久。
后来上一级领导说话了。
上一级领导抓起电话说,行,就破例让他明天晒一天太阳吧。不过有一丝闪失得拿你们是问。
王得光得到明天可以到监室外的房檐下晒太阳的请求,已是天黑的时候。
王得光把眼睛盯着监室上那方黑黢黢的夜空。一丝亮光在王得光灰暗的眸子上闪亮。
那场雨是从半夜下起来的。
那是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雨。
冬雨缠绕着冷风,搅了半夜,搅了后来的一整天。
寒冷的冬雨啊。
58号王得光枯寂的眼睛盯着监室窗外的冬雨一动不动。
王得光的眼泪和冬雨一样婆娑恣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