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三峡大坝成长
(四)、拜谒黄陵庙
游览了中堡岛,我们又到不远处的黄陵庙参观。早在学生时期,我就从作家的散文中得知西陵峡畔最知名的两大特产:“清滩的鱼,黄陵庙的柑橘。”清滩的鱼早已品尝了,拜谒黄陵庙今日如愿以偿。

黄陵庙古称黄牛庙,是一座以纪念大禹治水的庙宇建筑群,坐落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的黄牛岩下,背衬崇山峻岭,面对滔滔长江,青山绿水,层林斑斓,好一派仙园福地的景象。从大禹治水到两坝工程,展现了中华名族改天换地的伟大精神。

据《宜昌府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三峡一带流传有黄牛神助大禹治水的神话,此庙即那时为祭祀黄牛神和大禹所建。三国时,诸葛亮率师入蜀时重建此庙,并撰有《黄牛庙记》碑文:“……黄牛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当庙食兹土,仆复而兴之,再建其庙号,目之曰黄牛庙。”自明代复建禹王殿后,改称黄陵庙。
自古以来,诸葛亮、郦道元、陆游、苏轼、欧阳修、王士祯、李拔等文人墨客留下众多颂吟黄陵庙、黄牛峡的诗词歌赋。北宋欧阳修在夷陵(宜昌)任县令时,留有《黄牛峡词》:“石马系祠前,山鸦嗓丛木,……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

黄陵庙以禹王殿为主体,禹王殿金柱柱础上有园额小碑,横批是;“永远万世”。殿正面下檐匾额为“玄功万古”。上檐匾额阴刻“砥定江澜”。

1985年,对黄陵庙内的禹王殿进行大修期间,出土了唐代莲花瓣石柱础残片数块,花瓣硕大,似金柱础,同时出土有两件完整莲花瓣石柱础。
黄陵庙下距葛洲坝35公里,上距三峡大坝7公里。是长江三峡地区唯一没有拆迁的最大明清古建筑。黄陵庙遗存有大量的水文遗迹,为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水文依据。

早在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就将黄陵庙公布为湖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