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美邻南阳情
一提起“南阳”,我就心潮澎湃。因为“南阳”是我再生之地。“南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也有着沉甸甸的的分量,因为它是智慧先贤诸葛亮的故乡。当然,此“南阳”并非彼“南阳”也。
在历史上,湖北省的襄阳和河南省的南阳都有“卧龙岗”,都争着说是诸葛亮的家乡。清朝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当了河南南阳的知府,面对两地的纷争,灵机一动,给两地赠送了同一幅对联:
心在朝廷 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 何必辩襄阳南阳
本文所说的“南阳”位于湖北省兴山县,虽不是诸葛亮的故乡,也沾了点孔明的光。这里是群山中的一块气候温和的缓坡地,盛产水稻和柑橘。发源于神农架的南阳河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润泽两岸。改革开放前,“南阳”只是兴山县湘坪区的一个公社,叫南阳公社,与现在的神农架第一镇——(红花)木鱼镇原来同属于兴山县的湘坪区。因为南阳地势平旷,商业发达,湘坪区的高初中均设在这里,叫南阳河中学。改革开放后,湘坪区改为“南阳镇”。

南阳镇不但有旖旎的风光,还有动人的历史故事,又是旅游胜地神农架得天独厚的天然门户和缓冲休闲地,下图是南阳镇通往木鱼镇公路途中的奇景“一线天”。

我是1974年在榛子中学因腰部受伤后调到南阳河中学的。南阳的气候与物产比榛子区要好很多。我在这里娶妻生子,有了一个小家。后来,又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担任了学校的领导工作。下面是我在兴山一中教书时,在此亭前的留影,记叙李自成的孙子李来亨在此地活动的一块古碑就竖立在南阳河山上的棋盘亭中。
历史上,此地的“百羊寨”曾经是李来亨坚持了几年的根据地,李来亨的队伍曾与官兵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最后兵败自焚。因此,我们学校所在地周边叫营盘村,曾经是清朝官兵的驻扎地。我在南阳河中学教书时,带领学生开辟操场,曾挖出一些砌窑洞的大块古青砖。
回顾当年的蹉跎岁月,劳动频繁。教师虽然不能在课堂上正常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却能以自己丰富的人文底蕴和行为示范熏陶学生,使当年的学生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素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事业有成。
下面是当年的照片
第二排右二为本文作者抱着二女儿

下面是作者抱着二女儿在南阳河中学操场上的留影。作者即将调往新组建的峡口高中担任负责人。

大约在1980年代,有一部收视率很高的日本电视剧《阿信》,我看到日本的公共汽车开到了乡下,羡慕得不得了。当时,从各区镇到县城每天只有一班客车,乘客挤得人仰马翻。我们回宜昌探亲,常常是提心吊胆,半夜起床去等车。
新旧县城与南阳镇横梗着着大山脉,原来从(新、旧)县城到南阳镇要绕过山脉,大约有十五公里的路程,现在从新县城(古夫镇)近郊的麦仓打通了一条2610米的“马麦”隧道,直通南阳镇的马崖,只要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南阳镇,半个小时便可到达神农架第一镇——木鱼镇。
2018年国庆期间(10.03),侄儿带着家人从深圳开车回宜昌,汇合宜昌的家人,开着两辆车,兴高采烈地奔往兴山。沿着依山傍河的柏油马路疾驶,连绵的青山绿水间镶嵌着星星点点的名居,煞是好看。中途在兴山县高岚镇的朝天吼景区停留,兴致勃勃地观看漂流客。
过了高岚,便攀上了兴山县峡口镇的高山公路,山下的香溪河碧绿丰盈,遍山的柑橘树橙黄橘绿。
不一会就到了整齐划一的昭君镇(原来的兴山县城高阳镇),穿过高阳镇,沿着玉带似的古夫河前行,看着比肩的水上公路,真是一幅巧夺天工的美丽画卷。

到了兴山新县城,我们先到曾经工作过的兴山一中留影。然后在一家风味餐馆品尝兴山的传统美食。

我们从隧道开车去南阳镇,看见隧道旁又在紧锣密鼓地开凿一条更大的“郑万铁路”隧道(全长4107米,已于2019年9月开通)。
到了南阳镇,我们在原来工作过的学校留影。又走访了好几个亲戚家,与美丽的山水亲密接触,吃到了才从农田里采摘的新鲜蔬果。

登上了南阳镇著名的景点“棋盘亭”,瞻仰了李来亨雕塑的雄姿,留下了山野风光的美照。

期间,又驱车去了木鱼镇,一路上欣赏清澈欢快的河流,仰望险峻的“一线天”,回忆当年带领学生在“一线天”的“老哇岩”山上劳动的情景。

农村的变化已深入到每个毛孔。改革开放前,当地农民的口头禅是:“三百六十天,混个肚儿圆”,也就是一年到头都盼望着能吃饱饭。现在,吃穿已不是问题,农民想的是修房、买车。县级公共汽车开到每个乡镇,每天有好几班车。居民稍多的屋场都修通了简易的水泥公路,买摩托车、汽车的农民逐渐增多。
由于交通便利,市场经济发展,高山上的农民逐渐迁往低山和城镇,山上的树林和植被得到了保护,成了吸引游客的优美旅游景点。过去我在山区工作时,也曾多次设想过让山民们迁下山,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手魔术般地完成了这一转变。中小学已收缩到大集镇,师资设备不断提高,学生享受的教育更加优化。
当年,我们学校有好几处农田基地,在“马岩”基地,已经打通了“马麦隧道”;在“教育湾”基地,即将修建温泉度假村;“锁子沟”、“老哇岩”基地,已经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