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妈,虽然作过老师,大学学的是英语教育专业,但是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感觉自己真的是知之甚少。至于幼儿教育,除了看过几本书以外,其它就全靠自己的感觉和摸索了。有些事说起来“头头是道”,其实做起来“没头没脑”,所以总是在不停地反问,反思,希望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希望自己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不至于犯错误,走弯路。我想这也是所有的父母在思考的问题。
今天写这个题目,乍一看好像挺无厘头的,因为为人父母者已经习惯了这样一个概念——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铺天盖地地各类招生广告,似乎都有这句话。似乎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一生就会玩完了!
有一天坐在公车上,我想到天天的成长,想到这句话,我问了自己这个问题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如何?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是起跑线,-1岁,0岁,1岁,3岁,5岁,7岁?什么样是赢,什么样算作输?输了的后果是什么?
今天终于有了写这个话题的动力,源于周五我们小组会上的一次谈话。周五下午小组例会,大家谈论完工作,又捎带聊了聊西藏问题,国际形势,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小朱老师说起自己看到的一个新闻:某地一个12岁的神童,因为被老师批评了几句,自己跳到池塘里自杀了。据说这个孩子2岁就上了小学,爸爸是老师,现在的班主任是爸爸的朋友。其爸交代过:“这孩子年龄小,您看紧点。”尽职尽责的老师看到孩子上课看课外书,说了几句,孩子就自杀了。听到这样一个消息,很让人震惊,同时唏嘘不已。神童啊,多少家长做梦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啊,可惜这个孩子选择了这样的路,留给亲朋好友这么多的痛苦。(现在又想起07年在《知音》上也看到过类似的一篇文章。)
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看来,不管把哪个点划作起跑线,比起同龄的孩子,都是遥遥领先的,智商高,多才多艺,让众多的孩子望尘莫及。可是生命的旅程才刚刚开始,鲜活的生命就嘎然而止,永远退出了比赛,不能不说是遗憾。回过头来看,当时在起跑线上赢得再漂亮又有什么用呢?越漂亮越让人痛心而已!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妈妈都考虑过上面我问自己的问题,但是我知道,所有的妈妈都害怕自己的孩子会输,这种担心肯定都有。在家里,父母的眼里就一个孩子,他(她)就是最棒的!可是到幼儿园里,一打眼,满院子里都是孩子,心里就开始比了,据说爸爸总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人,妈妈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不管什么样的结论,都是比出来的结果,大家会比比个头,比比外貌,比比聪眀伶俐,比比谁会的东西多,等等,等等。
不说别人了,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我经常很困惑,不自主地拿天天和周围的孩子比较,发现天天有一点点落后就开始紧张。哎呀,人家谁谁家的孩子学钢琴好几年了,据说学钢琴可以开发智力,天天不学会不会就落后了呢?后院的佳一比天天还小半岁,可是他已经去学珠心算了,他爷爷说进步显著,会算题,会写数字了,俺家天天是不是也该报个班呢?杨芮一直在报英语班,坚持了两年半了,天天可是只会几个单词,上小学后会不会就追不上了呢?类似这样的问题,几乎经常想,曾经有一段时间也想给天天买架钢琴学学,后来被一向主张宽松教育的天爸一口否决,我也就死心了。现在的天天除了在学校里报了一个美术班,曾经报过一个学期自己感兴趣的武术班和科学实验班以外,其他任何特长班也没有报。我在困惑的同时,也努力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不要接受太多外在的干扰。(虽然我知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也不敢保证,作为妈妈,自己这样做就是绝对正确的。)
如果我坚持这样做,我必须要有自己的理由,不能只凭感觉,如果感觉错了呢?我的理由是什么?这才是我苦苦思索的问题。可是当我在寻找答案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多么欠缺理论的根基,儿童心理,儿童的发展规律,各种能力的发展顺序、互相影响,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早期教育的利弊,什么是合适的、恰当的早期教育,很多很多的问题,还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什么是最适合天天的教育方式,天天属于什么类型的孩子,自己是否真正的了解他?……
(写到这里,我觉得自己要停顿一下,我在挖掘自己的时候,看到了自己太多的不称职,甚是惭愧!)
现在继续。不过,关于早期教育,总还是有话要说的,我试着说出自己的观点,也渴望看到更多妈妈的观点,希望大家一起交流。
首先,我认为学前教育不是看孩子学到了多少东西,决定孩子成功的关键在于孩子是否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许多孩子升一年级的时候,汉语拼音会了,加减法会了,大家都一样,都能考个双百什么的,可是到了三年级,数学有应用题的时候,就看出差距来了,有的小孩逻辑思维跟不上,数学成绩就会落后。
我个人一直认为先天的智力因素是最重要的,我固执地坚持人生下来是不一样的,虽然后天努力也可以改变一些东西,我很鄙视那句有名的教育格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就是不一样的。
归根结底,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多么重要。对于天天,我和天爸有共识,他不是聪慧过人的小孩,但也不是笨小孩,所以我们的心就放得比较低。妈妈觉得以后学东西学得快固然好,学得不快也没关系,一次不会教两次,两次不会教三次,这点耐心妈妈还是有的,爸爸则觉得天天以后的成绩中等偏上就可以。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法,开始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可以参与,但是最终的目的是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人的一生,不管是作为学生,还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真正成功的人是能够管理自己的人。所以,起跑线上学的东西再多,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训戒,后期就会丧失领先的优势。当然,聪眀的孩子永远不会丧失领先的优势的。
其次,我认为培养一个心理健康、沟通能力强、有责任感、孝顺的孩子比学业更重要。学业的好坏要看天分,要看后天的努力,学业不好,天分不够,顶多不会有大的成就,但是如果培养出一个有人格缺陷的孩子才是作父母最大的失败。优良的品质,需要孩子在宽松的,可以自由沟通的、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养成。如果孩子有责任感,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会让父母少耗费很多心思,省心不少。(博友胡杨林主姐姐的儿子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他家的儿子就是我培养天天的奋斗目标。)即使起跑点一样,能力也一样,一个有包容性的,乐观的,易于沟通的孩子也相对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就。我是一个懒妈妈,我总是希望自己可以做得少,可以收获得多。我不希望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全部,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再次,我觉得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好多不可测的偶然因素,有些人或事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妈妈,我祈祷自己的儿子遇到一个好老师,不要遭遇一个会影响他一生的老师,有些孩子的退步,厌学仅仅因为老师的一句话;我还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交好的朋友,不会遇到坏的朋友,走上弯路。冥冥之中这似乎又是命运之神的手在操控。作为妈妈,应该更多地学会观察,或着说洞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他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帮他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这些,都不仅仅是只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能做到的。
人的一生,是漫漫的长跑,谁笑到最后,谁跑的轻松,谁欣赏了路边的风景,谁才是真正的成功者。一路赢下去多枯燥啊,如果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可以获得充分的自由,可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输了又何妨?!况且,什么是输又没有标准,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写了这么多,我好像只是在给自己找理由!好像什么都没说,妈妈该做什么也都没有提。但是我知道,该自己做的,永远都不能逃避。作母亲,意为着责任。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民族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母亲,是多么荣耀的职业啊!
与天下母亲共勉!
——————————————————————
最后,写一段话——送给儿子:
亲爱的儿子,今晚,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你的房间,你一定做了一个很美的梦吧?作你的妈妈,真得很幸福。今天,我们两个人发明了一个新的暗号,当我们说“箍铁桶”的时候,就是希望用双手把对方紧紧地搂在自己的臂弯里。今天,我们看了你小时候的录像,八个月的你,一岁多的你,从不会说话,到可以蹦一个字,到现在伶牙利齿的你,你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而妈妈更多地感受到了看到你成长的快乐。今天,我们一起看了《大灌篮》,看了《别惹蚂蚁》,你坐在妈妈的怀里,知不知道在你欣赏着电影的时候,妈妈的眼睛却在看着你?对妈妈来说,你才是最精彩的画面,妈妈的生命因为有你才美丽。5岁多的你,才刚刚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妈妈希望给你自由,给你爱,看到你健康快乐地成长。你一天天地成长,你将面临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遇到更多的挑战,或许你会遭遇很多的挫折,但是妈妈要告诉你,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不管你到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五十岁,七十岁……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顺境,无论逆境,妈妈的爱都会陪伴你。爸爸和妈妈永远爱你!宝贝,晚安!
相关链接:
妈妈应当作教练,不是陪练。
—
探讨孩子成长中妈妈的角色
(4岁的小天……)
(70天的小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