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德富
马德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263
  • 关注人气:2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末学习:心流与正念

(2013-03-30 09:31:49)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智
【心流
心流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艺术家在创作时。人们处于这种情境时,往往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 (flow) 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米哈里齐克森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
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以上项目不必同时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产生。
但米哈里齐克森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个个体都能达到心流的状态。这种工作群体的特征包括了:
1.创意的空间排列。
2.游戏场的设计。
3.平行而有组织的聚焦。
4.目标群组聚焦。
5.现存某项工作的改善(原型化)。
6.以视觉化增进效能。
7.参与者的差别是随机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心流的概念已广为东西科学家、精神大师及运动员所共同认识,只有齐克森米哈里将心流的概念应用到改善西方文化构成(如游戏场设计)的领域中。东方精神实践家曾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心流理论来促成精神力及个人之发展与自我提升。
 
【正念
巴利文:sati,梵文:smṛti,英语:Mindfulness 或 awareness),又译为念根系念,佛教术语,五根之一。
念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修行者将思想固定在某个对象上,专注的观察它,就称为念。《清净道论》认为,念是一种心理过程,通过不忘失的忆念,以保持思虑的稳定、不飘荡。
因为念的稳定,使得修行者可以执持(upaganha)善的念头与行为,放弃恶的行为,形成一种精进、不放逸的力量,这就称为正念
正念巴利文:sammā-sati,梵文:samyak-smṛti),是通往成佛的八正道之一修行者的念,是否是正念,由他是不是具备正知来分辨,以正知来修行念,即是正念。以正念来观察身、受、心、法,即是四念处,或称四念住。以正念来修行禅定,称为正定
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On Purpose)、活在当下(In the Present Moment)及不做判断(Nonjudgementally)”。
正念意味着“有意识地觉察”。有时我们把“正念”(Mindfulness)和“觉察”(Awareness)这两个词当作通用的。这并不是什么好习惯。我也许觉察到自己有些急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在有意识地觉察急躁。为了保持正念,我需要有意地觉察自己,而不是隐隐约约习惯性地觉察自己。例如,知道我们在吃东西,并不等于我们在吃的时候念念分明。
让我们以吃为例子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若在吃时保持正念,我们将主动感觉吃的过程,并留意吃的感受以及我们的反应。我们还会注意到自己是否正在专心吃饭,一旦发现自己走神了,就有意识地把注意力带回到吃的过程。若没有保持正念,表面上我们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但也许我们同时在思考一百零一件无关的事情,也许还在看电视、谈话或阅读——甚至同时在做这三件事情!这样,我们并没有在用心吃东西。我们也许只是隐约地感觉到身体,而对心念和情感知之甚少。
当我们对心念只有模糊的感觉,它们就会随意攀缘,不会主动将注意力带回到吃的过程。它们没有目的性。而目的性是正念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若我们致力于体会当下,无论是呼吸、某种情感或就像吃这样简单的行为,我们就在积极地培育心。如果让心任意攀缘,各种心念都可能生起,包括那些反映恼怒、贪爱、忧愁、报复、自怜等非善巧心态的心念。若放任这样的心念,我们将强化相应的情感,并给自己带来痛苦。当我们有目的地将意识脱离这些心念而带往某个“停泊点”时,我们将削弱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力,并为培育平静和愉悦的心境创造了条件。
正念,最早的文献出处,来自佛教《四念住经》,它在二千六百年前被佛陀第一次正式介绍,是原始佛教中最核心的禅法。有时正念也被称为“观禅”或“内观禅”(Vipassanā)。
正念在产生后,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被广泛传授,它在传承中因为地区和文化的原因逐渐演化为正念禅、禅、大手印等多种形式,但本质是相当一致的。
正念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被介绍到西方,为心理学界所注意,由乔﹒卡巴金等学者介绍和科学研究,渐渐改良和整合为当代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技术之一(mindfulness),并因此诞生了正念减压疗法(MBSR)、辩证行为疗法(DBT)、接受实现疗法(ACT)、正念认知疗法(MBCT)等当代著名心理疗法。
正念的练习和正念的广泛运用,包括正念在焦虑、抑郁、疼痛情况下的运用,同时包括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正念在婚恋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衰老、死亡等方面。
当下,你身心中,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正在发生?
或许忘记了。但不要紧。认识和接受目前这种状态,仅仅了解它,不要评判它,如其所是的轻轻接触它,你的正念或许正在开始。一种新的生命视角会渐渐为你打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