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关于学习的几点思考
(2012-10-26 08:21:04)
标签:
教育 |
分类: 心智 |
思考1:如何有效使用碎片化知识?
信息时代,存在着大量公开、免费或收费的课程资源与学习资源,如百度百科、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哈佛公开课、中国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优酷视频网站等,如何应用好碎片化知识,改变传统的院校教育与企业培训模式?
1.日常注重对于组合化(碎片化)知识的收集,索引,归类,形成不断更新的知识库;
2.明确主题词、澄清要解决的问题或是感兴趣的话题;
3.以问题为教学大纲,做穿珠子的项目,穿起相关的组合化(碎片化)知识;
4.学员是老师,老师是引导同,启动学员质疑与反思;
思考2:小学、中学、大学老师是否能够成为将行动学习方法应用到课堂?
这是一个限制性信念发挥作用的问题。因为中小学的考试指挥棒,大学的专业分工等让很多老师对启发示、参与式的行动学习有所顾虑。而事实上,学校的老师是最有资源成为催化师:
1.手中握有“权力”,即:考试、升学、证书等,如何将“权力”变为“影响力”,更多时候是心智模式的转换,而不是现实难度无法超越;
2.行动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与热情,互联时代的学生,几十个人的智慧,是很强大的!热情与爱好是最好的学习状态,当一个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习将是自主发生的!
3.我们不是要将课堂全部变成研讨室,可以逐步做起,从树到林!
思考3:老师不是蜡烛,是玉!
我一直不认同将老师说成“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的悲惨角色,从人性与平等角度来说,不应将教师定位在如此“悲惨世界”。我更愿意将老师比喻成“玉”,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在不断浸润学生心灵的同时,将自己的玉修炼得更纯粹。教师是一个“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角色,最终应成就无与伦比的高价值人生,因为你一直在与这个星球几百万年进化的最优秀物种共处,在启发他们的智慧,在这样的气场与氛围中,人性的升华是必然的!
但是,要实现这点,需要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一个“讲知识”的老师,变成一位“启迪智慧”的引导师,不断通过启发他人,成就他人,最终成就自我!
思考4:知识不是力量,知识的有效应用才是力量
互联时代,知识的总量巨大,知识生成、获取的便利性大幅提高!拥有知识不再是力量,知识的有效运用是老师的力量,并通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力量!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人类最宝贵的能力:“质疑、反思、选择”,一个老师,不应只讲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要有质疑精神,反思能力,从多种可行方案中选择的能力。未来的世界,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