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对养生的启示
(2009-06-13 13:35: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智 |
午饭时,与何总与邹总一起,饭间谈到,罗京的离开。这件事让很多中年人意识到:不要到自己的身体不行的时候,才想到重视身体!
《黄帝内经》载,男子在30岁后元气是递减的,30岁前是鼎盛时期。掌握生命的阶段性,不要与身体作对,就是不与生命本身作对。
顺其自然是中国文化的总原则。中国人的哲学是自然主义的原则。所以中国文化是对于事业不利的,对于身体却是有益的。
人是最大的价值,没有比人更高的价值,这是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所以在现代化的今天,用传统文化补益身体,心理,境界是最好的。什么是成功,健康活着。
庄子的《庖丁解牛》说明人----要强而不逞强。穿行柔隙而避其坚顽,足欲而少燥,平淡而自然,得失不计,可享天年。
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在近年的早逝现象引起医学界,营养学界,体育界的关注。人还没有进化到不运动而不生病的阶段,这是一个医生的判断。老子说,自尊而不自贵,即实际中人对于自己的故意的折腾,体育就是人的自造苦吃。
但是现在人人不想自造苦吃,都想安逸享乐,这 就是老子说的“福兮祸所伏”,案牍劳形,声色耗神,嫉妒与欲望的不节制,是人生的本身的危机,人要战胜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惰性,这就是驾驭自己的生命。
其实,人类全部重要的知识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的知识。全部科学,哲学。医学,文化都是保护自己的生命。
人,是所有价值的核心。
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人,还没有得到全部知识之中的本质。
如果对于别人的死亡麻木不仁,这人至少没有佛家之“觉”。
在身体上要“折腾”自己,在思想上自尊自爱。
从生命阶层看,人的肉体的落后于意识的,所以对于肉体就要“折磨”,促使其进化。所以要热爱自己身体的最好表现就是要运动,多折腾!
对于精神要安静,定生智,静生慧,不要折磨,少折腾!
此理,少有人知。知之者智!
--与两位老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