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生存-问题就是答案
(2009-04-30 06:43: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智 |
重视提问,提对问题,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答案!
在“策略销售”、“关键时刻”、“教练式领导”“情景管理”等培训中,都很重要提问。
如何做好提问,要从意愿与能力上同时下手!在提问的能力与技巧上,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模式与经验,进化论是“SPIN”还是“GROW”,这里我们主要探讨意愿层面的问题:
在意愿层面,很多人不愿意多问,主要没有思考清楚如下的原因:
- 谁是傻瓜?因为人们对某些事情已经有自己的认知,甚至有了完整答案,是专业人士。所以认为不需要提问,即使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已有的内容的正确。所以,一个好的提问者,要真正拥有“空杯”心态,作自己所提出问题的“白痴”!“教练式领导”中一个著名的案例是“一个不会网球的滑雪教练做了网球教练,并培养了网球高手!”
- 谁被激活?如果在你与客户或他人的沟通,你一直兴高采烈、口若悬河,那么你是激活态,这种情况下,即使客户在听你讲,他的大脑也会很容易分神。但是如果你问对问题,客户一直在说,那么他就处于“激活态”,一个在热情表达中的人,他的大脑是很难分神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希望了解客户的内容就越有可能达到;
- 谁知答案?答案经常就是问题之中,好的问题会引导客户找到自己的答案。现实中,经常客户会在沟通中自己找到了答案,或是你从客户的回答中找到了答案,并通过整理,再提供给客户。有两个案例佐证:
-
- 咨询公司的调研。在为客户提供咨询报告的整体工作中,调研与访谈是最重要的环节,包括高层访谈,业务访谈等,咨询公司的问题设计得很到位,问题本身就是答案!MKC的顾问“数羊”的故事也是说明这个问题!准确地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咨询业的存在!咨询行业的存在不是因为有很多的咨询专家存在,而是因为有很多会提问,会让客户自己找到问题所在的专家!
- 三个餐饮公司的竞争:三家餐馆公司,竞争一个公司的员工工作餐。前两家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很好的汇报资料,热情洋溢地做了精彩汇报;第三家公司在沟通中,一直关注客户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没有想清楚的问题,最后双方变成了同盟伙伴,共同寻找为公司全体员工提供好的餐食的解决方案!谁会赢得这个客户,结果不言而喻!
- 谁做选择?在销售中、管理中、沟通中,谁真正做出选择,如果是客户,是员工,是被沟通人,那么,与其你为他们做出选择,不如让客户自己做出选择!而要他们自己做出选择,让他们通过问题找到答案,做出选择,会比你为他们做出选择更好!因为选择之后的行动不是你做,而是他们来做!
人们必须要在意识上认识到,不在乎你说了多少,而是客户接受多少!要记住,你的目标是与他人达成共识,手段可能包括你一直说,也包括你提问他人回答。但是太多的人将手段与目标混为一谈,认为只有我多说,说得好才能够与客户达成共识,这是进入了“只能有一条路到罗马”的假设!
我想到了常讲的“羊群的故事”,奔跑是手段容易理解,其实吃到草也应是手段,当你将生存做为目标时,这两者确实就是手段!想到这点,”聪明的羊“应想到,多问自己问题,是不是只有在这里奔跑与吃草才能够生存呢!羊可能不会思考清楚这些问题,但是人应该意识到!
如果我们理解了问题本身就是答案,那么会很容易理解:销售就是提问、沟通就是提问、管理就是提问;
- 销售就是提问:“策略销售”中提及到销售九问,对外问客户,对内问自己!
- 沟通就是提问:关键时刻中的探索,就是提问。之前我们理解MOT中的提问,没有到这个层次与深度,重视了技巧层面,但是在“提问之道”上缺少高度。为什么J的提问效果不好,为什么N的提高效果很好,他们都是在提问,什么原因?因为J太了解客户了,没有“空杯”,而N是真正不太了解客户,所以天然的“空杯”。
- 管理就是提问:包括我自己在内,太多的管理者,因为专业、因为权力,太多的时候在说了,少在问。理解了上面四个问题后,我想,管理者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会轻易说得太多了!除非你就是想剥夺员工的积极性,除非你就是想所有的工作自己来做,除非你只是想关注手段而不想达成目标!
专业的人士,体现你专业的不是你讲多少好东西,而是看你提问出多少好问题,让回答的人自己找到答案!专业的人,不是专业在讲,而是专业在问!
总结一下关于问题本身就是答案在意识层面的思考,可以用“系辞”中的几句话:
- 用晦而明
-
-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周易•明夷》 - 一个人,如果处处都显示自己的精明,必然后影响他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众人的智慧就受到压抑!
-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 尚象制器
-
-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周易•系辞上》第十章 - 尚象是告诉我们要观察对象,要思考,要提问,才能够“制器”;
-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 言不尽意
-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周易•系辞上》第十二章 -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知识是无法用文字和语言完整表达的,是一种“意会形知识”。需要人们自己经过问题,深入思考,联系自身的经验与背景,形成新的知识。再多的语言,也不能将意会型的知识表达清楚!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见仁见智
-
-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周易•系辞上》第五章 - 管理者不要认为自己说的全是对的,学习型的组织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每个人都是领导,都是他所负责工作的代言人,管理者不要做无所不知的全能,而是要成为提出问题,让每位员工找到自己成功之路!
-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 引伸触类
-
-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周易•系辞上》第十章 - 归其根本来说,人们所掌握的知识要靠自己来建构的,不是别人交会的。
- 一个好的问题,会触发客户深度的思考,并将头脑中的问题关联,最终找到答案。好的问题,如同搭起了一座座桥梁,将一个个问题的“孤岛”连接在一起,问题答案也就找到了!
-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 道器变通谓之事业
-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系辞上》第十二章
- 重视问题是道,会提问是器,结合客户情况提问是变,将一个客户成功的提问成功经验为通,将提问的道器变通让更多人了解,是事业。
理解了上述文字,也就理解了为师之道、为管理者之道,也就掌握了为人之道!
【说明:与田、杜老师昨夜交流,感触很深,记录精彩,以资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