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心智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何为忠,何为恕呢?朱熹对“忠恕”两个字解释得非常好,他说“尽已之谓忠,推已之谓恕。”也就是说,以自己的心是忠,用自己的心推及他人就是恕。
中心为忠!如心为恕!
真正的忠诚,不是忠诚于外在的一个标准,也不是忠诚于哪一个人、哪一种制度,而是忠诚于内心的道德判断与良知。
这两个字都与心相关。忠是一个人应该完完全全依照自己的良心和人性去生活,恕是人和人的心是相同的,推己及人。
怎样做到尽自己的心,怎样对他人恕呢?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帮人家也做到这些,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加强于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自己是如何做的呢?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
真正做到“不怨天,不尤人”,那是不容易的。人,不要在外在的环境上去找理由,在内心建立起自我估价的标准。要有内心的“罗盘”.
我想,柯维先生一定是看过《论语》的,《Seven habits》\《要事第一》中提及到的人的内心的“罗盘”,如“忠恕”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