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事业 |
近期参加全国各地的大学师资活动上,经常会提及到现代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问题,包括质量工程、实验、实训、实践教学,特别是在讲到学校目前的理论教育与实验(实训)教育上,我常联想到孔子与老子在育人上的不同观点!
孔子倡导“诲人不倦”,主张通过“广招天下弟子”,并云游四方传播仁义;
老子倡导“圣人行不言之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多言数穷“!
孔子的教学理念,比较适合在高校的理论教学,重点在言传型知识的传播!
老子的教育理论,更适合在高校的实验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形成意会型的知识,老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达到学习成果,并认为是自己学生得到了!所以想到《道德经》十七章一段描述: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我将它意译成与老师相关的内容:
“最上等的老师教育学生,行不言之教,使学生各顺其性,所以学生不知有老师的存在一样。次一等的老师,以德教化学生,以仁义治理学生,施恩于学生,学生更亲近他,称颂他;再次一等的老师,以校规校纪、训斥体罚要求学生,所以学生畏惧他;最未一等的老师,不务学业,以权术愚弄学生,以不诚信欺骗学生,所以学生背后会轻侮他。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老师本身诚信不足,学生当然不相信他。最上等的老师是悠闲无为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然而学生都能各安其生,得到最大的益处。等学生学习好后,都不晓得是老师的功劳,反而说”我们就应是这样的呀”。
老师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更应像公司经理、老总,而不是老师,学生应更像员工,而不是学生!
这对于所有从事大学教育的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为师者不可不知!
其实,对于企业中的管理者来说,何偿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