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5.3晚九点于河北乐(lao四声)亭菩提岛。听着怒海争锋里这段令我神醉的提琴合奏,躺在岛上的一座小木屋里,四周有大海环绕,矛草和荻花飒飒作响,环境美极了,但在屋子里却听不到海涛,天有些阴,只能看到寥寥几颗星星,没有月光,外面一片漆黑,隔着深色的海面,还能望见对面陆地的灯光,只有冷嗖嗖的海风和植被告诉我这是在海中央。乐亭离北京很近,早上九点前出发,中午一点左右就到达了。据说这一带地区盛产海盐,沿海有很多盐田,难怪中午吃的第一顿饭这么咸!路上见到的盐田不多,似乎收获的季节没到,还见不到析出的盐晶。吃完午饭我们直奔码头,大海还是那样宽阔,然而由于据陆地二十分钟左右船程的三座小岛阻隔了视线,这里的海并不壮观,它不让我激动。除此之外,海水混浊极了,黄褐色,像是饱含泥沙的江水的颜色,这里的海称不上美丽。来之前兴奋地准备了泳衣,可到了这,吹着略带凉意的风,看着岸边泛起的肮脏的泡沫,我兴趣全无。不过菩提岛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小岛,这个季节来这的人很少,走在岸边,以为这是荒岛,置身于茅草丛,以为这是荒原。岛还没被大片开发,西北角圈出了一片国际观鸟区和一片保护区,据说这是候鸟迁徙的重要行经地之一,今天远远地已经看到不少飞翔的野鸟,身边树从传出清晰的鸟鸣,可草高近人,无奈见不到它们的身影,倒是从远处见到了两只逃跑的野兔,翻翘着白色的尾巴。不过今天真看到三个扛望远镜的老外。岛上植被几乎没有被破坏,草木浓密,成片的芦苇,大片开银穗的草,由于气候尚凉,草未回绿,枯草与银穗在阳光下随风作响,就像打散阳光的海涛。建筑设施散落在其中,游人少,环境很好。岛上有一座潮音寺,僧人在这里听潮修行。寺的规模很小,两个大殿,两个厢房(?),两侧各一钟鼓楼。至今,有两个院落让我最感兴趣,一是坐落大山之中的赤锋王爷府,一个就是这四面环海的寺院,从王爷府的院墙望出去是庞大的青山,而从潮音寺的短墙望去一无所有,因为它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岛上的沙滩颜色发黑,其实那不应算是沙滩,沙子很硬,可能与高盐含量有关。沿海主要是一条用沙人工堆高的步道,这可能是出于安全和方便游客的考虑,水混浊肮脏,让我完全放弃了下水游泳的念头。
在我们住的小木屋里,条件还不错
第二天准备早起看海上日出,可不想头天用手机写日记写到没电,所以早上没有闹钟叫醒我。不到六点我走到海滩上,东边地平线上云很浓,根本见不到太阳。
清晨
待大家在餐厅吃过早饭,我们一起向岛的西北端前进。走过潮音寺,经过大片芦苇丛,不知名的小鸟被我们惊动飞起立在苇子尖审视我们,时而黄褐色的野鸟从脚下的草丛中窜飞出来,又吓我们一跳。
岛内
快到海时,出现了矩形的养虾池,再走不久,我以为到了海边,遥遥的可以看见天边的船影,可下了那道堆起来的高垄,是一大片“盐泽”。
析出盐晶的海滩
本以为穿过小岛,能抵达一望无际的海边,然而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泥潭。为了看到海,爸爸带着我,脱了鞋,趟过眼前的小水沟,带着齐小腿肚的泥巴,我们俩走在晒出盐巴的海滩上,可走到有水的地方,远远的还是望不到海,再往前就有陷在泥里的危险了,只能念洋望泥兴叹了。
泥浴,哈哈
这座岛有意思就是因为它的野趣,但旅游开发商已经开始摧毁它的环境了。岛上有一座人工堆起来的土山,还没来得及种植被,大概是为了能登高看到岛的全景吧,这倒是多了一个收费的理由。沿岛一周大概很快就要修起一条公路或步道,南侧原始的泥沼海滩基本消失了。还有正在建设的房屋及其他设施,大片的芦苇地被清空,不知要用来做什么。即使在岛的深处的苇丛里,也有机器压出来的小道。观鸟区和保护区小得可怜,要是不保护全岛,就靠那一小片孤立的保留地怎么能期望鸟能继续在此落脚呢。真不知道几年后再来这里还会不会是现在这个比较原始的状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