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和我妈用“十一”黄金周的时间到上海玩了一趟,通过这次的亲身经历我要告诫诸位,黄金周还是在家呆着的好,那时候不论去哪都人山人海,外滩晚上人多的车都开不进去、到周庄都快被挤到小河里了,那景象比赶集还热闹,有时好像有挤车的感觉,刺激极了,倒是一种别样的快乐,哈哈。
不过言归正传,我这么迫不及待的跑到上海,是因为一艘从瑞典航行近一年才抵达中国的仿古大帆船——哥德堡号,这艘帆船用10年时间才建成,所有制作都依据300年前的技术进行,瑞典人真是细致又耐心。可无论如何,光是想到它在海上的航行我就激动不已,所有的出行方式里,没有比航海更令人向往的了;所有的航海方式里,没有比乘坐吱吱作响的风动力大帆船更浪漫的,只可惜现代隆隆作响的马达效率太高,帆船被远远的抛在了后面。说起我对海上帆船的喜爱,最早是因为一部叫《霍恩布洛尔》的英国电视连续剧,那时我上初中,中央8凌晨联播这部片子,我天天熬夜等着这位英俊的船长,看他从见习船员一步步成长为一个有魄力的船长。
艾恩·格鲁福德出演的男主角风度翩翩,是一个真正的英国绅士,我那时对这位船长痴迷不已,对他的经历和风度佩服不已。就是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海战有多么壮观,对那个浪漫的战争年代向往不已。前两年的《怒海争锋》是一部经典,那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但也是一个充满勇气、魄力和英雄的世界,最美妙的是在船上一片寂静时,木板在压力下吱吱作响,仿佛你就置身在这个真实的环境,大小提琴的悠扬声音与这个充满战斗气氛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给我巨大震撼,还有比碧波上的白色帆船更浪漫、更壮观、更令人向往的吗?
所以听说哥德堡号要停靠中国,我实在是忍不住要亲眼看看,那感觉就像是要穿越历史,去之前我满脑子的浪漫想象。
关于这艘帆船的一些介绍可以在瑞典东亚公司针对这趟旅程开的中文官方网站上找到,那网站上的视频相当有意思,虽然是瑞典语我听不懂,但看画面就很吸引人了。我这里只简单把船的构造列出来
1.斜挂大三角帆
2.后桅斜桁上帆
3.主上帆
4.中桅帆- 250 m2
5.主帆
6.前桅上桅帆
7.前桅中帆
8.前桅大帆
9.前帆
10.内侧船首三角帆
11. skuvblinda
12. blinda
关于这艘船的基本参数:船体长度:40.9米。总长度(包括船首斜桅):58.5米。船幅:11米。水面高度:47米。动力系统:2个Volvo
Penta TAMD 163A (16升)
405千瓦发动机。吃水深度:船尾为5.25米.船首为4.75米.压舱物:400吨.排水量(船和货物的重量):1150吨.平均航速:5-6海里/小时,最大速度为10海浬/小时.船员人数:80人,其中50人为见习水手。食物储存:够80人60天的消耗及额外30天的备用。导航:GPS,雷达和Satcom
B通讯系统
这张照片正符合我的想象,茫茫大海,帆船张满风帆,这是一个壮观的景象。然而无论想象是多么令人着迷,当这艘帆船停靠在外滩码头、收起风帆时,有东方明珠、世界第四高的金茂大厦和浦东的其他摩天大楼作背景时,它竟是那么一个小不点,最让我吃惊的是连一艘驶过的破旧不堪的挂着轮胎的货轮看起来都比它大很多,这多少让我有些失望,而且它被安置在外滩很偏的一处港口,这种待遇有些不公。
我去的那天天很阴,后来还下起了一阵不小的雨,这让一切看起来更衰败了。80块钱的抢钱门票就不多提了,早上在雨里排了一小会队后终于有机会踏上它的木甲板了。虽然停靠的时候帆都收了起来,但还是有一样东西给我一种大帆船的感觉,那是挂在桅杆上的错综复杂的帆索,它们密密麻麻的缠在桅杆上,这才是一艘帆船!
只可惜船上能参观的地方太少了,除了甲板和下面的火炮室兼餐厅其他地方都看不到,只能先小小过会瘾吧,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上其他的帆船上呆一阵。
后甲板下的驾驶舱(掌舵的人根本看不
硬邦邦的榆木疙瘩做的滑轮 到前方的路,要靠甲板上的人指挥)
船头,有船首雕塑,还有一个大铁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