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考级”家长意见及答复(一)

(2009-03-11 10:11:22)
标签:

杂谈

分类: 班主任工作笔记

为了深入推进“书重校园行动”,切实引领小学生阅读,加强阅读的过程管理,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如东县小学阅读考级实施意见(试行)》。具体的实施办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阅读考核内容分为六个级别,每个级别都规定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凡是读完相关书目的学生便可申请相应级别的考试。考级内容包括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其中必读书目内容不少于90%。一、二级以口头测试为主,三至六年级以书面测试为主。考级采用百分制,分三个等级。

 

我校将在每学期期中、期末分别集中组织一次考级。学期结束时发给学生相应的考级证书,阅读考级情况填入学生素质报告书。学校给家长印发了一封信,要求家长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确保孩子每天都有相应的读书时间,并根据考级要求,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对孩子的课外阅读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孩子完成阅读考级。

 

其实我们班我是这样做的,考级范围内的书目是每天布置相应的页数回去统一阅读,此外,为了满足部分孩子的阅读需求,班级还成立了图书角,开学初每个孩子都从家中带来了一本质量比较高的图书,互相交换阅读,看完了即到我这儿来登记换书,到目前为止,阅读量大的孩子已经从图书角借阅了8本图书,而且我抽查了他们的阅读情况,还是非常好的。但也有一些孩子读得比较少,2个孩子连一本都没有读完。这就是快与慢的差异,有些孩子中午不参加兴趣组,就能多出一些阅读时间,有些孩子晚上回去作业做得快的,也能抽出一些晚上的时间阅读图书角书目。学期结束后,将根据阅读量的大小来评定谁可以当上“课外阅读之星”。

 

现在对于孩子的阅读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为现在的趋势是语文试卷越来越活,光死读课本是没有用的,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有责任采用这样一些手段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昨天将这封信发给了孩子,让孩子带回去让家长写好回执,三个孩子因为忘记了,没将信带回,凡是带回去的孩子都将这封信交给了家长,大部分家长在回执中给“阅读考级”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现摘录如下:

 

卢垚:多读点书,增加知识量,家长给予支持,但是书买回后,要利用好时间,不要影响正常课时学习。

(答复:卢垚家长,您好!谢谢您给我们的工作得出了意见与建议,现在我就我的理解与您进行沟通。您担心孩子的阅读会影响正常的学习,这一点你大可不必担心,因为阅读就是我们正常课时学习的一部分,现在对孩子的要求与过去已经完全不同了,就拿我小时候来说,我只要一看课外书,我奶奶就会批评我,说我心思不在学习上,所以很可惜我的童年只读过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小布偶奇遇记》,上了师范后,我才发现我与别人的差距,因为我只知道陶渊明写过《桃花源记》,却不知道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我只知道《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却从来不知道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师范时期,我只能恶补,那三年,我读了很多名家写的名篇,也读过很多杂志,我觉得那三年才是我开始长大的三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大人我们该为我们的孩子提供这样的阶梯,让他们能够顺着这样的阶梯爬得更高,爬得更精彩。目前的形式光读好课本知识,是无法优秀的,甚至连考试试卷都不能应付,那想要学好也只是空谈。所以,我们的阅读是对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是对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更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有效补充。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书应该陪伴孩子成长,书更应该陪伴我们一生。所以,我呼吁家长们如果有时间也要和孩子共读好书,也要订阅一两种杂志,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能够时常与孩子就阅读体会进行交流,给孩子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

 

张一帆:我认为这样很好,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秦家锐:此倡议在合理安排的基础上,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益处。

 

范耀文:积极配合老师、学生,努力提高孩子的课外阅读水平。

 

江晓杰:空余时间让孩子多看课外书是好的,能让孩子增长知识。

 

桑李然:本人同意学校的建议,希望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增长知识,把常常到的东西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金鑫:我们觉得这种建议是好的,能给孩子增长不少的知识,还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康高鹏:家长会督促学生认真阅读课外书,使学生从课外书中得到更多、更广的知识,让他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曹膨莉:我们会全力支持学校的这一考级制度,并且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阅读考级。

 

邵天琦:我将重视孩子的阅读,每天督促孩子进行阅读,让孩子增长课外知识,通过考级。如果学生之间能互相讨论课外知识,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答复:不知道家长是不是指课间学生自发的互相讨论,如果是这种讨论的话,那完全是取决于孩子们的兴趣,有些孩子一下课喜欢去室外活动,舒展筋骨,毕竟40分钟都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孩子,很需要10分钟的休息时间,如果下课后再要求他们互相讨论课外知识,怕有些孩子会反感,从而使阅读兴趣降低。但我们班也有一些孩子,像张羽、陈江柳、秦家锐、葛施钰我就多次听见他们在教室里讨论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