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惜笔墨字纸可得聪明智慧的果报

(2012-09-12 21:30:36)
标签:

字纸

二刻拍案惊奇

铸刑书

《春秋》

孔圣人

分类: 文学天地
 “敬惜字纸”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良好美德,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相传,中国文字是由上古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发明的,历代的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对文化都相当敬重,久而久之,古人认为应当对字纸,即写有文字的纸张表示尊敬和爱惜。敬惜字纸是中国文化传统理念之一,也传到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汉字文化圈其他地区。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出于对文化与文字的崇敬。清朝以后,也参杂了宗教信仰和仕子对功名的追求。敬惜字纸的传统与文昌帝君信仰有密切关系,显示出科举社会中士大夫阶层的重要地位。
    敬惜字纸的传统在宋代已经出现。写有字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践踏、糊窗封坛或与其他废物混杂,而需丢入字纸篓,专门收集后焚烧成灰,成为字灰,收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便开坛祭造字之仓颉,然后将字灰送至大江大海,称为“送字灰”或“送字纸”。相应地,亦出现了专为焚烧字纸的“惜字塔”,以及专门收集字纸旧书加以焚化的惜字会。清朝有大量的《惜字律》,劝人敬惜字纸。各类佛经以至笔记小说都有劝谕惜字纸的故事。清《惜字律》的主要着眼点是“敬惜”写出或印出的文字,然也有刻本更侧重 于劝导人们在写字时要下笔矜慎,不要损害别人,如清光绪十年刻本《惜字新编》。


   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劝人敬惜字纸的劝善书,大多名曰《惜字律》,如清光绪十三年的刻本:《文昌帝君惜字律》以及《文昌惜字功过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等。其中结合佛教因果报应的理念,加传言以举例。如《惜字律》便分“敬字纸功例”和“慢字纸功例”分述惜字纸的善报和怠慢字纸的恶报。《文昌惜字功过律》则分“惜字功律二十四条”及“亵字罪律二十九条”,如“平生偏拾字纸至家,香水浴焚者。万功。增寿一纪。长享富贵。子孙荣贵。”、“见人作践字纸。能以素纸换焚。或以他物换焚者。五十功。百病不生。转祸为福。”、“生平不轻笔乱写,涂抹好书者。十功。永无凶事。”,“字纸糊窗垫,褙屏表书者。定冤枉不明。”、“己身不敬字纸经书。又不训教子弟,递相轻侮者。一百罪。恶疮遍体。生痴聋暗哑。”之后又有“惜字懈灾”、“埋葬字灰子孙显贵”、“污亵字纸致遭兵燹”等各色事例,说明敬惜字纸之重要。
  除此之外,各类佛经、家训以至笔记小说,都有类似的劝谕故事。著名的有宋人王曾因其父“敬惜字纸十几年”而成宰相之事:“王沂公名曾,其父见字纸遗坠,必掇拾,以香汤洗而烧之。一夕,梦至圣拊其背曰:‘汝何敬重吾字纸之勤耶!恨汝老矣,无可成就,当令曾参来生汝家,显大门户。’果生沂公,因名曾。状元名相。”又如《西湖二集》中的第四卷《愚郡守玉殿生春》,讲述宋宰相赵雄少时愚鲁,因靠敬惜字纸而能踏身仕途。

附录:二刻拍案惊奇 卷之一 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法会分

  诗曰:
  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
  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


   话说上古苍颉制字,有鬼夜哭,盖因造化秘密,从此发泄尽了。只这一哭,有好些个来
因。假如孔子作《春秋》,把二百四十二年间乱臣贼子心事阐发,凛如斧钺,遂为万古纲常
之鉴,那些奸邪的鬼,岂能不哭?又如子产铸刑书,只是楚人犯法,流到后来,奸胥舞文,
酷吏锻罪,只这笔尖上边几个字,断送了多多少少人,那些屈陷的鬼,岂能不哭?至于后世
以诗文取士,凭着暗中朱衣神,不论好歹,只看点头。他肯点点头的,便差池些,也会发高
科、做高官;不肯点头的,遮莫你怎样高才,没处叫撞天的屈。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
哭到几时,才是住手!可见这字的关系,非同小可。况且圣贤传经讲道,齐家、治国、平天
下,多用着他不消说;即是道家青牛骑出去,佛家白马驮将来,也只是靠这几个字,致得三
教流传,同于三光。那字是何等之物,岂可不贵重他?每见世间人,不以字纸为意,见有那
残书废叶,便将来包长包短,以致因而揩台抹桌,弃掷在地,扫置灰尘污秽中。如此作践,
真是罪业深重!假如偶然见了,便轻轻拾将起来,付之水火,有何重难的事,人不肯做?这
不是人不肯做,一来只为人不晓得关着祸福,二来不在心上的事,匆匆忽略过了;只要能存
心的人,但见字纸,便加爱惜,遇有遗弃,即行收拾,那个阴德可也不少哩!
  宋时王沂公之父,爱惜字纸,见地上有遗弃的,就拾起焚烧。便是落在粪秽中的,他毕
竟设法取将起来,用水洗净。或投之长流水中,或候烘晒干了,用火焚过。如此行之多年,
不知收拾净了万万千千的字纸。
  一日妻有娠将产,忽梦孔圣人来分付道:“汝家爱惜字纸,阴功甚大。我已奏过上帝,
遣弟子曾参来生汝家,使汝家富贵非常。”梦后果生一儿。因感梦中之语,就取名为王曾。
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宋朝一代中三元的,止得三人:是宋庠、冯京与这王曾,可不
是最希罕的科名了!谁知内中这一个,不过是惜字纸积来的福,岂非人人做得的事?如今世
上人,见了享受科名的,那个不称羡,道是“难得”。及至爱惜字纸这样容易事,却错过了
不做,不知为何!且听小子说几句:
  苍颉制字,爰有妙理。三教圣人,无不用此。眼观秽弃,颡当有泚。三元科名,惜字而
已。一唾手事,何不拾取?
  小子因为奉劝世人惜字纸,偶然记起一件事来。一个只因惜字纸,拾得一张故纸,合成
一大段佛门中因缘,有好些的灵异在里头。有诗为证:
  翰墨因缘法宝流,山门珍秘永传留。

  从来神物多呵护,堪笑愚人欲强谋。
http://b1.qzone.qq.com/ac/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