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聊斋志异自序谈

(2008-01-02 16:55: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学天地
 

      康熙己未春日   柳泉自题

    原文: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爷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评论第一:蒲松龄的创作当是有感而发,首句提到“三闾大夫屈原”和“诗鬼李贺”,作者用他们的创作来自喻,这里除了政治原因造成作家内心创伤外,还有个人爱好因素。总之正如太史公司马迁所言“孤愤之作”。(“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在精神境界上,作者紧追前贤,把感慨寄托文辞。且乐此不疲。韩文公又说:“物不平则鸣”作者把自己的文章比作天籁,如同大自然的声音一样,有感于天地而发。

 第二:“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这几句作者表明自己身世卑微,如萤火之光,又如”微渺之尘埃”,贫穷命如草芥,被人耻笑啊!每读此句,我不禁潸然泪下。《聊斋志异》中写了不少穷困潦倒的书生,这不正是作者本人生活的生动写照吗?一个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总是反观自己的一生。这里作者把爱好放在“雅爱鬼神”之上,力图通过鬼狐花妖来来弥补自己在现实中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缺失,另外也从侧面表现了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强烈痛恨!与此同时,也反映了在贫困的生活当中,他矢志不渝,可谓“瘅食瓢饮,乐不改志也”精神状态。作者勤于搜集和整理,一有所闻,就用笔纪录下来。

第三:“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这几句则是创作过程的描述。一个作家的创作是经验积累的过程。这些经验有的是直接体验的,有的是间接获得的。蒲松龄烟茶换故事正是他对传奇的热衷喜爱的表现。学友知道他的嗜好,就把相关趣闻材料邮(竹)筒相寄,而这并不是简单的加工,应当是渗透了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

第四:“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爷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这几句表明自己借传奇故事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里“化外一方、断发之乡、飞头之国”似涉无稽的怪谈,是作者于人烟密处得稀罕事物,作者对此意兴飞扬、志存高远,便难免有人说他狂狷,那些正人君子,更是会笑掉大牙,哎呀,蒲松龄天生就一痴傻人,何可避讳?作者把自己的写鬼写妖自觉地理解为命运的因果,早已注定好的。

    第五:“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这几句涉及到创作主体及创作环境,叙述自己悲苦的身世,抒发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我出生时,先父即梦见一生病的和尚到我家,胸前贴有铜钱大小的膏药,结果我出生后胸膛果然有铜钱大小的黑色胎记”“莫非我的前身当是化缘的和尚,要不怎么如此贫穷且孤独呢?”“或许是上帝把我忘了,我没有结下享受人间福气的善果啊?”“所以我就好似那美丽的花儿,命运让我随风落在粪坑里”以上种种都是反映了一个作家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是超越时空和时代以及民族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表达过生存和毁灭的哲学问题。作者并没有因为命运的无情而沉沦。相反作者能够用佛家因果观念淡化自己的不平,自觉投入到艰辛的创作中,可谓十年磨一剑,甘苦自心知。创作的环境更能触动作家内心的敏感,尤其是寒暑易节、清灯照壁、俯案创作的艰辛更加坚定了作者的志向。我每读此处,不觉感慨万千,有时不免泪撒键盘。我曾提小诗来抒写这种创作过程:“寒斋萧萧听雨声,孤灯莹莹思佳人,愤然面壁十年坐,道气冲顶照凡尘!”,这是一个创造智慧类似冥思苦想而最终大彻大悟的过程。是一个为文学艺术而殉道的过程。这里拒绝任何安逸和享乐!

    第六:最后作者仍然强调自己的孤寒,及内心的孤独辛酸少有人知,并要在聊以自慰中终其一生也!纵观留仙一生交游之中,少有知己,像王士祯那样的贵族官宦更是无法解读其心志。从聊斋鬼狐花妖变成美女的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位穷秀才的一生,都在一厢情愿的想像(潜意识或“意淫”)作自我安慰罢了!与鬼狐花妖为伴,人间竟无一人能知留仙之心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