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艺术 |
昆曲行当简介
[转帖]昆曲的行当“生、旦、净、末、丑”和“二十个家门”
清嘉庆、道光间,昆曲的脚色行当定基本定型为在“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之下,又细分二十小行,称作“二十个家门”。
另有一个杂应各种群众角色的“杂”行,通常不计为家门。
一、生昆剧的生行主要扮演青年男子,故也称小生。分为冠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
冠生:亦称官生,其表演特点是气宇轩昂,舒展恢宏。有大小之别,帝王、高官皆以大冠生应工,多数并非青年。小冠生小嗓的运用较大冠生为多,所扮角色大多是青年为官者。
巾生:多系年轻的风流书生,一般尚未求到功名,而且往往是爱情故事的主角,因此类角色多戴方斤或必正巾,故得名。
鞋皮生:又名穷生,专门扮演穷困的年轻书生。因此家门规定镶鞋后跟必须蹋着趿在脚上,故得名。
雉尾生:指头戴紫金冠,加插两根雉尾的小生。大抵与武事有关。
二、旦 昆剧旦行有“老、正、作,四、五、六”之说,实践中还有一个贴旦,共为七个家门。
老旦:扮演老年妇女,也兼演太监之类丧失男性特征的男子。
正旦:扮演已婚或中年妇女,重唱工,要求嗓音宽阔、刚劲。正旦角色多以悲怆凄恻的表演为主。
作旦:主要扮演男性童子和青少年女性角色。
四旦:传统昆剧没有武旦,却有刺杀旦,需要武功技巧的戏,即由刺杀旦承担。刺杀旦简称“刺旦”、“刺”与“四”同音,故名。
五旦:所扮者基本上都是年已及笄的青年女子,而且多半是窈窕淑女、大家闺秀。因这类角色都身在深闺,故又称“闺门旦”。
六旦:通常扮演年轻活泼,身份较五旦为低的青年女子。
贴旦:主要旦角之外,所扮多村姑贫女,丫环侍妾。
三、净 分大面、白面,此外还有由白面中析出的邋遢白面。
大面:着红、黑二色脸谱的男性正面形象,如关羽、赵匡胤、李逵、尉迟恭、阎王、达摩老祖等。
白面:大多扮演反面人物,除眼纹外,全脸皆涂以白粉。有时也扮正面人物,或无所谓好坏的人物。
邋遢白面:除面涂白粉以外,在眼角、鼻窝等处,加上一些黑纹,故名。所扮者大多是下三流角色,又近于插科打诨式的人物。
四、末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
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传统昆剧演出整部传奇之首出,照例皆为副末念诵词曲开场。
老外:所扮角色多半是年老持重者,其扮演对象颇广,上至朝廷重臣,下至仆役方外。
五、丑 又分为副和丑两个家门。其区别是副的面部白块画过两边眼梢,而丑只画到眼的中部,副常穿官衣、袍,而丑多穿短衣。
副:又称“二面”,多扮演者大多是不正派的文人、奸臣、刁吏、帮闲之类人物。
丑:因其面部白块较副为小,也称“小花脸”。所扮大多是社会地位较低或滑稽可爱的角色。昆剧丑脚不分文武,有时扮演武功繁重的身段戏。
六、杂 是指各种剧中没有名姓的群众角色,如车夫、船夫、伞夫、衙役、宫女、龙套等。
[转帖]昆曲的行当“生、旦、净、末、丑”和“二十个家门”
清嘉庆、道光间,昆曲的脚色行当定基本定型为在“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之下,又细分二十小行,称作“二十个家门”。
另有一个杂应各种群众角色的“杂”行,通常不计为家门。
一、生昆剧的生行主要扮演青年男子,故也称小生。分为冠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
冠生:亦称官生,其表演特点是气宇轩昂,舒展恢宏。有大小之别,帝王、高官皆以大冠生应工,多数并非青年。小冠生小嗓的运用较大冠生为多,所扮角色大多是青年为官者。
巾生:多系年轻的风流书生,一般尚未求到功名,而且往往是爱情故事的主角,因此类角色多戴方斤或必正巾,故得名。
鞋皮生:又名穷生,专门扮演穷困的年轻书生。因此家门规定镶鞋后跟必须蹋着趿在脚上,故得名。
雉尾生:指头戴紫金冠,加插两根雉尾的小生。大抵与武事有关。
二、旦 昆剧旦行有“老、正、作,四、五、六”之说,实践中还有一个贴旦,共为七个家门。
老旦:扮演老年妇女,也兼演太监之类丧失男性特征的男子。
正旦:扮演已婚或中年妇女,重唱工,要求嗓音宽阔、刚劲。正旦角色多以悲怆凄恻的表演为主。
作旦:主要扮演男性童子和青少年女性角色。
四旦:传统昆剧没有武旦,却有刺杀旦,需要武功技巧的戏,即由刺杀旦承担。刺杀旦简称“刺旦”、“刺”与“四”同音,故名。
五旦:所扮者基本上都是年已及笄的青年女子,而且多半是窈窕淑女、大家闺秀。因这类角色都身在深闺,故又称“闺门旦”。
六旦:通常扮演年轻活泼,身份较五旦为低的青年女子。
贴旦:主要旦角之外,所扮多村姑贫女,丫环侍妾。
三、净 分大面、白面,此外还有由白面中析出的邋遢白面。
大面:着红、黑二色脸谱的男性正面形象,如关羽、赵匡胤、李逵、尉迟恭、阎王、达摩老祖等。
白面:大多扮演反面人物,除眼纹外,全脸皆涂以白粉。有时也扮正面人物,或无所谓好坏的人物。
邋遢白面:除面涂白粉以外,在眼角、鼻窝等处,加上一些黑纹,故名。所扮者大多是下三流角色,又近于插科打诨式的人物。
四、末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
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传统昆剧演出整部传奇之首出,照例皆为副末念诵词曲开场。
老外:所扮角色多半是年老持重者,其扮演对象颇广,上至朝廷重臣,下至仆役方外。
五、丑 又分为副和丑两个家门。其区别是副的面部白块画过两边眼梢,而丑只画到眼的中部,副常穿官衣、袍,而丑多穿短衣。
副:又称“二面”,多扮演者大多是不正派的文人、奸臣、刁吏、帮闲之类人物。
丑:因其面部白块较副为小,也称“小花脸”。所扮大多是社会地位较低或滑稽可爱的角色。昆剧丑脚不分文武,有时扮演武功繁重的身段戏。
六、杂 是指各种剧中没有名姓的群众角色,如车夫、船夫、伞夫、衙役、宫女、龙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