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时,也是为了更好传承和弘扬“吴桥红色文化”精髓,9月1日,铜陵市郊区周潭镇吴桥村在“三鑫大酒店”举办了“吴桥华山顶打击日寇座谈会”。

当日,“吴桥华山顶打击日寇座谈会”由铜陵市郊区周潭镇吴桥村乡贤吴成志组织主持。郊区周潭镇吴桥村党委书记吴成革率村两委班子成员出席座谈会,87岁退休老(镇)干部吴东升、85岁退休老(村)干吴成囍、66岁退休老(小学)校长周爱平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首先集体学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相关文件和资料,然后由85岁退休老(村)干吴成囍追忆了自己上一辈亲人“亲口相传”的“吴桥华山顶打击日寇战斗”过程。

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吴桥因临江濒湖、背靠三公山的特殊地理位置,是我党早期党组织发展的重点区域。据相关党史资料记载,1930年9月,经中共江南省委批准,中共桐城县党组织分设新桐(含枞阳)、旧桐县委,吴桥区委为新桐县委下辖7个区委之一,成为桐城、庐江、无为三地联合办公驻地,各种势力活动频繁,有国民党正规军桂系军阀李宗仁队伍、有将军外交家黄镇的胞弟黄彬领导的桐东抗日武装、有国民党地方武装章淦队伍,吴桥区委当时党员有20余人。1932年初,吴桥农协会成立,成为土地革命先行者,为后来抗日斗争积累群众基础。
1937年11月2日,驻扎在汤沟(今枞阳县汤沟镇)的日军得到消息,有抗日力量在吴桥吴氏祠堂密会商议打击日寇事宜,便派队伍前来围剿和飞机轰炸。上午10时至中午时间,日寇前后有4架次敌机飞临吴桥华山顶上空,在吴氏祠堂的正后方的街北面上空盘旋后投下十多枚航空炸弹狂轰乱炸。敌机轰炸到处是断壁残垣,轰炸引发的火灾,过火的焦土面积达数千平米,多名村民在轰炸中死伤。

敌机轰炸过后,快到中午时分,几十名日本鬼子端着“三八大盖”乘坐汽艇经横埠河凶神恶煞的从西南方向杀向吴桥。“鬼子要来啦!快跑哇……”,为掩护村民向吴桥后面的“三公山”区域的深山老林里转移,在吴氏祠堂开会的抗日力量在吴桥东北面的华山顶凭借高势地形开始有效狙击战斗,鬼子伤亡惨重,村民得以安全转移,脱离了日本鬼子的魔爪。
第二天鬼子多次增兵,队伍增到一百多人,并增备了重型武器,大肆反扑。到了下午,缺少援兵和弹药补充、身负重伤的华山顶狙击战8名战士和4名热血青年弹尽粮绝,被俘后宁死不屈,被丧尽天良日本鬼子绑在靠近吴桥大涧的希裕小学(现吴桥小学)东边的3棵古柏枝大树上浇上煤油活活烧死而壮烈牺牲。
青山埋忠魂,华山顶上安葬了华山狙击战壮烈牺牲的新四军姓朱姓副连长和他的战友们,华山顶堑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了吴桥村儿童少时的游戏场所,壕沟里还能拾捡到生锈的弹壳。
华山顶狙击战掩护村民转移的抗日烈士和吴桥热血青年与日寇浴血奋战、敢于献身的精神,深深地影响和教育了吴桥村一代又一代人。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清明节和“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华山顶成为了吴桥小学、吴桥村青少年祭奠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红色文化基地。

吴桥村党委书记吴成革在座谈会总结讲话时说,回望华山顶一九三七年抗日将士与吴桥村热血青民狙击日寇战斗历史不会远去!曾经的血泪不可忘!先辈们用生命刻下的“必败的战斗、必战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密码要发掘!要永远继承和弘扬!(左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