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手工做淌面拓展旅游产品生财道

标签:
安徽传统手工米面旅游产品纯手工保留大米醇香铜陵市非遗产品松竹泉与周美霞 |
分类: 农业农村.文化卫教 |
1月2日,铜陵市郊区周潭镇大山村居民周爱霞(中)和聘用的员工正在工作间里对已冷却的手工淌面进行扑粉和切面。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心灵手巧的周爱霞抓住大山旅游景区红红火火的“乡村游”商机,注册了“安徽传统手工米面”旅游产品加工的微信平台,组织了4名亲朋好友专门加工有“(用水)浸米、(用石磨)磨米浆、(柴火灶台)淌面、晾面(放在长竹竿上)、收面、扑粉、切面、日晒”8道工序、历经5到6个工作日方成品的传统淌(米)面,因她加工的淌面是纯手工制作,保留着大米的醇香,质优价格公道,天气晴朗的时候日产成品淌面100多斤,仍然满足不了景区游客和全国各地的微友需求。本报通讯员
周爱霞(左)和聘用的员工正在工作间里对已冷却的手工淌面进行扑粉和切面。
周爱霞(左)和聘用的员工正在工作间里对已冷却的手工淌面进行扑粉和切面。
周爱霞的亲朋好友正在工作间里的柴火灶台上用米浆晃淌面。
前一篇:修葺沟渠保民生
后一篇:火红校园鼓文化红火喜庆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