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体局成功举办“周潭八角亭”拟维修专家论证会

标签:
周潭八角亭鹞石周氏总祠祠门古建专家维修论证会铜陵市郊区文体局 |
分类: 农业农村.文化卫教 |
12月21日,区文体局在周潭镇成功举办了“周潭老街八角亭”拟维修专家论证会,安徽省考古所方咸达、李虹、张辉3位资深古建专家,市文物局局长吴新华、副研究员刘宝林、办公室主任郑丽丽,区文体局局长刘荣生、区文化馆馆长高珊,周潭镇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参加了论证会。
“八角亭”是清朝嘉靖庚寅年间建造的鹞石周氏宗祠总祠仅存的一部分。“八角亭”坐北朝南,砖木抬梁式结构,面阔12米,进深7米,高12米,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亭上部分两层,第一层四戗角与第二层四戗角错开,构成重檐歇山式。1988年3月被枞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保单位。
当天下午,古建论证专家一行先行实地考察周潭镇“周潭老街八角亭”,认真的端详了“八角亭”两旁的门鼓和清朝乾隆年间烧制、保留下来为数极少的琉璃瓦,肯定了这些物件的年代;专家们还不畏“八角亭”上面的椽、梁和瓦片随时有坍塌、掉下来的风险,走进亭内仔细勘察了内部3个藻井和主梁的复杂构造及雕刻。
随后,专家们移步到镇政府会议室举行“八角亭维修专家论证会”。在听取市、区领导关于“八角亭”的情况报告后,专家们先后发言,阐述各自的认识、评述和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八角亭”作为祠堂文化的一部分,凸显了那个时代的建造风格、风貌和建筑文化;“八角亭”建造工艺精致、造功很高、美轮美奂,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文化,体现了我国南北方建筑文化风貌,受南方和徽派建筑文化影响更强烈一些;折射了鹞石周氏族人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及向往。有很高的古建筑研究价值,是我省江北地区到目前为止仅仅发现的精美古建筑。
专家们一致肯定“八角亭”具有非常高的保存价值。鉴于“八角亭”年久失修、部分构建已经脱落、有坍塌危险,专家们认为维修已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建议目前首要的工作是对“八角亭”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加固工作,不能让“八角亭”在维修之前因冰雪覆盖而坍塌。
其二是按照《文物保护法》关于文物维修的规定和要求,同时同步做好维修方案、制定勘察报告、三维扫描测算、维修预算和资金统筹等工作。
专家们还一致认定,通过研究“八角亭”现有的历史资料和现状,从“八角亭”在鹞石周氏宗祠总祠本来、原有的位置和地位上看,把“八角亭”改称为“鹞石周氏总祠‘祠门’”更准确和贴切一点。左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