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乡阿文
东乡阿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921
  • 关注人气: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传记—挂面师傅周玉田

(2007-05-04 19:32:12)
标签:

周潭特产挂面

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

永兴村赵畈片周玉田

手工制作

土制保温箱

分类: 农业农村.文化卫教
人物传记—挂面师傅周玉田
 图1.从土制的保温箱里取出上了筷子的小条。
人物传记—挂面师傅周玉田
 图2.将小条插上“挂面架”。
人物传记—挂面师傅周玉田
 图3.认真耐心的将小条逐步拉长成挂面。
人物传记—挂面师傅周玉田 
图4.图5.将晾晒好的挂面摘下“挂面架”。

周潭挂面

    挂面,在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的记忆里,是人们在腊冬和正月走亲访友时,取3、5支或2、3斤挂面放进竹篮里赠送亲友的上等礼品。或在亲友登门时,打3个荷包蛋、煮一碗“挂面茶”真诚待客的美味佳肴。

    今年67岁的挂面制作师周玉田是枞阳县周潭镇永兴村人,制作挂面是周老祖传的手艺,传到他已是第四代了。周老从17岁开始做挂面,到今年已有50个春秋。每年腊冬和正月的农闲时节,周老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都要做上“一个座”的挂面,每个座挂面需要上等面粉25公斤,食盐1.5公斤,掺适量食用水,可做出近30公斤挂面,按现在市场行价,一个座挂面可净赚50元人民币。

    据周老介绍,制作挂面有十几道工序,过程繁琐而复杂。每天下午3时多,他开始揉面、上板,然后搓大条、再搓小条,到次日凌晨4时起床,将小条上筷,放进土制的保温箱里储藏,吃过早饭后,将筷子上的小条从保温箱里取出,拿到室外上挂面架子,一点一点的、慢悠悠的往下拉长,直到每根小条都拉成一根根均匀的、亮晶晶的、有近2米长的银丝挂面。这些挂面再经过4个多小时的日光晾晒,就是干爽爽的成品挂面,就可下架做买卖交易了。

    交谈中,周老始终有一丝淡淡的忧虑,现在他的子孙和一些年轻人都吃不了这份苦,不愿意学这个手艺,他真担心有一天这种祖辈们创造的手艺要失传。文/图  左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