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仙桃三中
(2008-07-14 17:26:15)
标签:
教育仙桃三中作文邓迪肖红军赵镝万羽丰台七中杂谈 |
|
附:湖北理科状元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仙桃三中2002级年级主任
肖红军
2008年高考尘埃落定,邓迪同学以710分的高分勇夺湖北省理科状元,分数之高前所未有。同时也是仙桃学子开天辟地第一次。
回顾邓迪同学在仙桃三中的三年求学之路。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有较多的可取之处。
一、稳定的学过集体、豪华的教师阵容
2002年9月学校将90名优秀学生随机组建成了0215、0216两个超常班。配备了豪华的教师阵容。邓迪同学被抽进了0215班。该班班主任教师杨云平、数学教师彭本国、英语教师程诗波、物理教量肖文、化学教师刘雄文、政治教师王世才(现为仙桃八中副校长)等人均为市级学科带头人。这样的教师配置,仙桃市绝无仅有。学生、教师三年未变,为这些学生的超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超常学生进行超常教育
两个超常班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开设物理,学校安排市物理学科带头人肖文带。从八年级开始开设化学,学校安排市化学学科带头人刘雄文、省级骨干教师王章富分别带这两个超常班,除了学科设置上超常,数学教师彭本国、肖红军,从初一开始奖奥赛训练融入课堂,从七年级开始为九年级下准备。英语教师程诗波、李兰香、语文教师杨云平、张德高等也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使这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演讲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天高任鸟飞,学校努力为他们搭建更高的舞台
2005年开始,仙桃市取消了数、理、化学科竞赛。在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学校成立了以刘雄文教师为队长的仙桃三中奥赛代表队。成员有数学教师彭本国、肖红军,物理教师肖文、秦仁杰,化学教师刘雄文、王章富,九年级队员分别是:邓迪、黄雅茜、刘直、郑飞扬、胡骁、罗斯杰、陈虞平、朱璇、刘文豪等学生。有了七、八年级的认真、细致的准备,集训三个月后,这批队员参加了全国数学联赛武汉赛区的考试。邓迪115分,朱璇108分,刘直107分获数奥一等奖,其他学生也各有所获。同时这三位同学分别被武汉六中、武钢三中、华师一附中等预录。后来,邓迪同学选择了武钢三中、朱璇同学选择了武汉六中、刘直同学选择了仙桃中学。通过今年的高考,证明了这些学生的选择都是最适合自己的。
四、学校领导的人性化关怀为状元的出现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邓迪同学家离学校较远,父母亲无时间接送,考虑到实际困难,学校校长胡家炎、游传桂、王世才、钟伟一至同意年级主任肖红军的提议,将自己在校园内的住房让给邓迪一家三口住三年,使邓迪同学有了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邓迪同学高考成绩优秀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取得湖北省状元却是仙桃人所未敢想的。
五、精心的培养和呵护结出了累累硕果
这批2005年初中毕业的学生,在2008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匪夷所思的成绩。除了邓迪同学外,刘直670分、杨泽川668分也稳上清华、北大。640分以上有黄雅茜、郑飞扬、童婧、胡骁、朱璇等5人,600分以上共22人,预计这一批学生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以上大学达30多人,真是捷报频传、喜讯连连。 六、传统的积淀形成了学校的北大、清华情结
在湖北省近十年高考文理科状元的统计表上,赫然两次见看县级市——仙桃。2003年湖北省文科状元周迅也来自仙桃,也是从仙桃三中学习了三年后走出去的。如果这还是巧合的话,那么仙桃市现在在北大清华就读的学子中居然有21人出自仙桃三中就不是巧合了。从2002年至今,仙桃三中的毕业生每年都有进入北大、清华学习的,这绝不是偶然。在学校高歌猛进时,学校教师的子女也成了学校传统的最大受益者,学校教师的孩子:王艳妮、王娜、黄俊、王博、马灿等正在北大、清华就读,马上就将增加刘直同学。纵观湖北省有哪所初中所有如此骄人的成绩?只有仙桃三中。
难怪仙桃市小学学生中传唱:不怕贵,上×中;不怕累,上×中;不怕打,上×中;不怕到清华、北大,就上三中。
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仙桃三中成了清华、北大的摇篮。
作为2002年—2005年学校的年级主任,我是幸运的,老师跟着学生扬名,学生借助学校腾飞。在此我衷心感谢和我一起忘我奉献的老师们,希望仙桃三中的文化传流北大、清华情结继续传承,希望我的学生们继续顺利成长,用自己的成功倾情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附:
阅大千世界写锦绣文章 湖北省仙桃市第三中学 赵 镝课程标准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一年的新课程实验,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全面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阅读和写作是非常关键的两个方面。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审美能力,我重点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
一、广阅读,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知道,新教材每学期只有30篇课文,这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大量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除了课文附录中规定的阅读篇目外,教师基本上不作硬性规定,只要思想健康积极,有一定语言功底的作品,学生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带进阅读课堂,而不必藏藏掖掖、胆颤心惊地担心教师“偷袭”。学生的阅读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种:
1.读名著
大力提倡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经典。通过对文学名著的品读,学生感受到特定时代的风云变幻,增加了对历史、对文学艺术的了解。这些名著,给人善的引导、真的启迪、美的享受,是照亮我们一生航船的指路明灯,是闪烁在人类星空的耀眼宝石,是降临在我们枯竭心灵里的清泉甘霖,能让我们终生受益无穷,学生的阅读站在了这样一个制高点上,无疑会大大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
2.读当今流行作品
学生阅读的书籍中有当今网络文学作品、流行小说,特别是一些少年作家写的那些作品,对学生都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在阅读这类作品时,教师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这类作品,有的较多愤世嫉俗,弄不好,学生易对社会失去积极热情的关注;有的悲观色彩较浓,学生太过多情善感,就会失掉天真快乐的本性;有的语多调侃,易导致学生油腔滑调,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但是这些文章,站在时尚的前沿,文笔犀利独特,思维活跃敏捷,构思瑰丽大胆,语言风趣夸张,正可以激发学生的另类思维。特别是这些少年作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的代言人,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的文章有深度有力度,特别是对当今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批判,赢得学生们的阵阵喝彩,他们的才气、文笔,让许多学生佩服不已,教师较好地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3.读时文
这类文章主要由教师推荐,文章来源于新出版的各类期刊杂志。比较广的来源有《特别关注》、《读者》、《智慧背囊》、《意汇》、《语文报》、《新作文》等。这类文章重在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对阅读写作兴趣的调动,对自然生命的关注,教育学生注重生活细节,做一个高尚的、有情趣的、有爱心的人。
4.读与课文相关的补充资料
这类文章,主要是为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教师选择的一些辅助资料,或介绍课文时代背景,或阅读作者生平事迹,或对课文中的某些内容进行相关链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阅读的广度。
5.读学生网上浏览下载的相关资料
每学期课本上有六次综合性学习,有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上网查找。目前家用电脑正在普及,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积极上网查找,下载相关资料,在班级进行朗读交流,体现了信息时代方便、快捷的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6.读学生摘抄笔记
大力提倡并硬性规定学生做摘抄笔记。“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积极鼓励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内容记下来,形成系列,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进行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培养学生自主、自觉能力,审美情趣及积累习惯。由于摘抄的内容是学生自选的精品,一部分学生还对自己的摘抄笔记进行版面设计,配以自画插图,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二、勤练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文教学担负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但多年来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很不尽如人意的,学生一提到作文就黯然神伤。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而毫无兴趣又是因为作文时无话可说。而我们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又多偏重作文技巧的训练,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学生的精神表达。当我们用随意老套的命题,机械呆板的讲课和千篇一律的评语来对待学生习作时,带给他们的只会是挫折和疏远感。因为他们在作文里得不到精神舒张的自由和快乐,承认与同情,自然他就会恐惧作文厌恶作文。有鉴与此,为了鼓励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说真话,诉真情,要求学生坚持练笔。
练笔不同于课堂作文,它内容不限,文题自拟,篇幅自定,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为学生所喜欢。学生在练笔中,可以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自主写作,减少了对写作的束缚,可以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展露心灵,表现自我,因为自由真情的作文才是美丽的作文。
在学生的练笔中,大到宇宙社会人生,小到一花一叶一叹息,都会汇注笔端,行之成文,凡坚持练笔的学生,不时有佳作奉献。这些佳作大部分是一种自觉、自愿、自乐的心智运作,而不是一种负担抑或是一种应付。每当批阅这些练笔时,一旦发现好的文章,总觉眼前一亮,让人顿生快乐之感。这些真情之作,虽然不能称字字珠玑,篇篇锦绣,但它是从学生的心灵歌唱出来的,有一股“新莺出谷”的清新,又有一份“小荷才露”的灵秀。每当在班上进行佳作朗读时,诵者喜气洋洋,听者羡慕不已,这毕竟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在作文园地里开出的绚丽之花,能不令人向往吗?有时一篇习作的力量远大于那些书籍报刊上作品的力量,因为学生的大部分练笔都与同学、老师、班级学校有关,是同学们最熟悉又最易忽视的最佳写作素材。往往一篇文章念完,下周定会有几篇模仿秀,俨然系列文卷,对上周的文章内容进行了补充与延展,很受学生欢迎。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阅读写作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通过阅读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有的学生希望速成,甚至有的学生幻想不劳而获,那都是注定要碰壁的。在平时的训练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序列性
因为阅读写作都是很个性化的一项工作,同时为了体现课标精神,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对学生阅读写作的内容、篇目要求比较自由。有些学生单凭兴趣进行阅读写作,没有一份长远的计划,手头有什么就读什么,有时甚至是随手买来的一张报纸,花钱租来的一本漫画;写作兴趣高涨时下笔不能自休,陷入低谷时连作业都不能完成,读──蜻蜓点水,写──言之无物,导致收效甚微。
2.读写分离
有的学生阅读量是增加了,但作文水平一直徘徊不前。原因是阅读时片面追求速度,追求故事情节,没有加入个人的情感体验,结果一部作品读完,脑袋里空空如也,留不下任何可供回味的东西。读无以至用,对自己的写作没有多少帮助。
当然,学生作文要插上飞翔的翅膀,还有赖广泛而扎实的课外阅读和丰富而深厚的内化积累,以及长期而大量的实践训练。只有当教师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投向社会、投向自然,博览群书,博闻强记,用眼来关注时代,用脑来吸收营养,用心来体验生活,才可能使学生的手写出一篇篇新颖活泼、具有时代气息的动人华章。而对于教师而言,他的任务就是“激活学生脑海中每一座休眠的火山”。让我们师生同道,共阅大千绚丽世界,齐写真情锦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