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云会案一波三折,由谋杀案的由头引发社会关注,进而在交通肇事与谋杀的中引争议。两种认识的差异很快演变为民间与官方的对峙,民间社会迅速组建了三支自愿调查团,称为公民调查。以许志勇为代表的一支公民调查团最先做出了报告,立刻引发群攻。温州官方持续的披露证据,公布的摄像手表将该案引到高潮,之后网民依然质疑不断,再后新华网发文《警惕网络推手误导舆论》并称恶意误导必须制止。再次占领道义高地。
一起法律事件,波波折折,高潮迭起。甚至一度成为了划分是朋友还是敌人的分水岭,让人痛心。官方与民间本是社会公用的差异,却演变为谎言与真理的分歧。这个本是观点之争日渐演变为道义之争,我们看到博弈双方的对峙缺乏的是透明的对话、专业的探讨、更缺乏彼此品格的建造,却是互相伤害,彼此拆毁,争占道德高地,最后官民更加不信任,在已有的沟壑中,钱案只是将沟壑挖的更深,而这种沟壑必然加速双方筑起的道德高台的早日倒塌。
中国历史几千年来,朝廷更迭,官方却一直都以正义者自居引导了中国的政治生活,一场场灾难又无不是以正义的名义发起的,而正义无法持续的时候,筑起的正义高墙又要持续其道德优势往往是坚持伪证义,却不是在认罪中寻求救赎。然而,越走越远的伪正义,一旦正义的期望落空,往往无法回归理性的言判却会演变为妖魔化的言传。于是正义的接力棒就自然落空。
近几年,民间社会慢慢的发酵,成长起来诸多维权群体,维权律师、民间维权ngo、公民记者、民间维权领袖。成长起来的群体都会天然的承接正义的接力。继续抢占道德高地,发出未必专业却自认为道义或良心的声音。然而,一旦以正义者自居的时候,很快就会接续官方犯下的错误的循环。钱云会案件中倍受争议的公盟调查就如此深刻的彰显了这一错误的惯性。其名称为:《公盟“钱云会之死真相”调查报告》,殊不知,该名称已经彰显了其道德优越感,以真相的掌控者自居,必然在自以为义的道德骄傲后自食其果。然而,民间社会与官方一样,持续恶的传递。一方面,公盟并没有真正为自己的道义骄傲悔改,却是依旧以正义或全能者自居,第二份报告中充分表达了这样的骄傲。另一方面,该做法引得民间社会的其他群体极大不信任和不原谅,民间社会再度分裂。
我们看到:从民间到官方,我们一脉相承的犯着同样的错误,也接受着同样的教训,显然这一切并没有真正的给我们带来福祉,却是加大了彼此的误读。由神圣化走向妖魔化几乎成为我们的定势。如果我们无法清晰认知自己的罪性进而认知我们道德的缺陷,就无法培养出真正谦卑的品格。道义的骄傲终而让我们在神化自己的同时毁灭我们自己。认罪悔改是被救赎的前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