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iddle/4c6e1f33h8685d6f43d39&690
http://s6/middle/4c6e1f33h8685d7e0b5c5&690
http://s13/middle/4c6e1f33h8685d8b830ec&690
曹磊:心如松花灵如江
“这老者是谁呀?”当第一次走入机房看剪辑,面对荧屏上1949年的“彭兴华”形象,曹磊竟有些认不出来,这种对自己扮相的突然陌生和“忘我”感,在编剧远方和导演陈国军看来,恰恰从一个侧面预示着这位演员成功了。《松花江上》5月2日起从央视热播到全国,曹磊剧里年龄跨度达20余载,从将逢“而立”演到逾“知天命”,演技挑战可想而知。
大型史诗剧制《松花江上》在东北历史中选取了最波澜壮阔的年代,既再现和讴歌了东北14年抗战,也聚焦了从“东北易帜”到东北解放20余年间的民众心路,并由此成为目前惟一一部全景式、大跨度、细腻地再现1928—1949年东北风云,表现这非凡21年间东北家国命运的影视作品。
烽火年代、国仇家恨、儿女情长。
松江黑土、抵御外辱、挺直脊梁。
雪原大地上浩然书写着松花江儿女的抗日与解放篇章,松江先驱书写东方不屈。
如此般厚重的戏剧底蕴也注定了演员拍摄之劳苦。该剧从2008年11月开机,一直到2009年4月拍完,“我有1200多场戏,这是我拍摄得最艰辛、人物反差最大,同时也收获最大的一部戏。在小兴安岭拍摄期间曾住在一个刚建好的度假村,设施还未完善,没有自来水,全剧组人员吃了两天雪。”戏外之苦并未影响曹磊对角色塑造的戏内之优,《松》剧中他是男一号,他饰演的彭兴华的传奇性是这部戏传奇性的一个体现,正如剧中八奶奶说的“你是龙山的神啊,死了活,死了又活……”曹磊用上佳表现准确传递着《松花江上》的岁月涤荡、命运流转、人生磨砺。
http://s7/middle/4c6e1f33g8688a8832e06&690
曹磊说,这部戏之于他,是心灵的历练,是灵魂的提纯。1977年出生的曹磊做足功课,让自己务必回溯到特定岁月的特定人物,置身于戏并置心于戏。《松花江上》这部剧也正是通过曹磊和秦海璐、张晶晶、王超、王奎荣、张涵晰、沙景昌、刘长纯、马捷、陆彭、牟云、艾东、张雯等剧组同仁的努力,形成了完美而震撼的“艺术气场”——一个伟大国度行进在民族存亡的历史中,一方热血儿女行进在光明抉择的路途上,一条大江翻卷着激越的浪潮。曹磊在剧中以志士、精英的形象让观众发自内心喜爱地称他为“东北纯爷们”、“东北真汉子”。
生活中的曹磊并非东北人,其父是北影乐团的大提琴师,母亲是一名舞蹈演员,宁夏人。曹磊小时候曾随母回宁夏生活过一段时间,16岁又回京并于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上了两年后,他又想考中戏,便毅然退学,瞒着家人在外跳舞演出挣学费。直到有一天,曹磊挣够了4年学费8万元,并顺利考上了中戏,父母才得知真相。这种劲头也使得他在中戏音乐剧班成绩斐然。大二那年,他接拍了自己的第一部戏《非常公民》,合作者中有蒋雯丽,也有此次在《松花江上》与之“苦恋”的秦海璐。
曹磊说自己很幸运,能在《玉碎》、《青春飞扬》、《父辈的旗帜》等戏的历练后遇到《松花江上》这个好题材、好剧组,编剧远方老师的功力让他折服不已,“举一个小例子,我扮演的彭兴华在其中一次的生死弥留间是被一户普通日本人家所救。这表达着人性的光辉,但战争给两国人民都带来了灾难。”说起这段戏,曹磊还提到,拍摄现场同期录音,他用的是日语对白,有过访日经历的他有一定的日语基础。央视播出40集版后,黑龙江卫视等电视频道49集版的本剧中,观众可领略曹磊更多的表演画面和语言功力,他还真诚希望这部戏日本观众也看看,反思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黎明前我背上誓言出发,不带回春天,绝不罢休。”当《松花江上》主题歌唱响之际,婉转旋律中也衬显着曹磊角色与形象的“心如松花灵如江”。松花,在本草类典籍中记载为采其花蕊为松黄,质易飞扬,手捻滑润,气微香;江,早在《诗·周南·汉广》中就有“江之永矣”的语句。松花江,满语为“松啊察里乌拉”,意为“天河”。这仿佛都寓意着曹磊及其塑造的彭兴华形象将在荧屏上留有浓浓的印记。但曹磊并没有躺在荣誉簿上,正夜以继日拍摄一部根据虎头要塞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作品。该片外景地是二战的结束地之一,情节也颇具大片气息,他再度出任男一号,饰演一位挣工钱养家的战时学生,工地有着惊天的秘密,他不想让弟弟也陷身其中,为此付出惨壮的努力。想必这又是一部纯爷们的戏,曹磊的形象将再次被东北硬汉化,延续他在《松花江上》的精彩演艺路。(奎龙)
(摘自《东西南北》2010年第六期)
**更多阅读,尽在励志成长
温暖阅读的《东西南北》2010年第六期。全国各地邮局订阅,请填写订阅代号12-93。全年仅需96元,在智慧的文字中发现成长发现爱!!
大客户版《东西南北》:《看人物》同步投送给全国品质读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