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是有生命的

(2009-06-27 17:09:18)
标签:

一份

数理逻辑

意蕴

生命

于春永

东西南北

温暖杂志

温暖阅读

文化

分类: 东西南北·美文共享

书 是 有 生 命 的

                                   于春永

生活中的朋友,如果几日不见,我们会非常想念,可能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也可能约个时间,在一起聊一聊。书也是我们的朋友,可它面对我们却一言不发。在我看来,书像我们生活中的朋友一样,是有生命的,它并非一言不发,只是作为读者的我们,还没有真正体味到书所独有的生命意蕴。

表面看,书相对我们是无生命的客体,面对它时,我们经常会有自己的看法,有时还会完全反对它,也时常会有很多不理解,甚至是读不懂。此时,我们可能认为它语言晦涩难懂,也可能认为作者没水平,甚至是认为人家错了……总之,这本书很可能被我们抛到一边。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朋友时,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我们也可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彼此不相往来,失去我们本不想失去的友谊,但在多数的时候,我们是能够坐下来交流的,即使最后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我们也会因为心平气和的态度以及彼此间的尊重,而加深了情感,增进了的友谊。

生活是多元的,面对和我们一样的主体,合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正常的,更是客观的。正是因为合而不同的客观现实与求同存异的主观态度告诉我们,生命意蕴意味着我们不要因为任何原因而影响甚至是中止生命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也只有这样才能增进主体间的生命互动,并提升彼此的生命价值。其实书虽不像我们生活中的朋友,但它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和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而是始终处于平等的互动与交流之中。   

书作为一种载体,凝缩着作者生命历程中的思想精华与经典感悟,它是作者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作者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和延续。虽然书的表现形式是静止的,但它表达的内容却是流动的,是对活动的过去的一种静态表达,它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是过去向现在的延伸,它不仅联结过去和现在,而且还通过现在制约着未来,并时刻向未来开放着。正是因为书的这一特质,读书后我们才会有丰富的遐想和惬意的欢愉。

读书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的要站在一定的知识和时代的背景下,因此,与其说我们在读书,不如说,我们与作者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交流。读者会从书中读出自己的问题,还要自己从书中寻找答案,当然也会经常用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其实正是在这无数个问与答的过程中,读者与作者的知识和社会背景在不断发生着碰撞与交融,那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智慧和智慧的交融。也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与交融中,作者的思想通过读者获得了一份新的、具有时代特质的生命意义表达。

生命虽是由机能均衡的部分构成的鲜活整体,但对不同部分的理解决不能代表对生命整体的把握。因此面对任何一本书,我们都不能把它们当作甚至分成部分去理解,更不能因为对部分的不理解而放弃对整体的把握机会。生活中数理逻辑的学习,教会我们通过把一个整体拆成部分,来理解一个整体的存在,它最具代表性的公式表达是1+1=2;而生活中生命逻辑的体验,教会我们的却是通过把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去获得一份把握整体的能力,它最具代表性的公式表达是1+1>2。用数理逻辑来理解今天和明天是两天,可如果用生命逻辑来感悟今天和明天,却是明天的我一定要比今天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这个“更”字的产生正是来自于生命之间的对话与交融。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桔子,彼此之间无论怎么交换,都只能是一个苹果、一个桔子,这是数理逻辑运动的必然结果。可如果你有一份知识、我一份智慧,只要我们彼此能够交流,就会同时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智慧,甚至是比这一份知识和智慧更多、更新的知识与智慧,这是只有生命逻辑运动才能够生出来的力量。

书的生命意蕴告诉我们,读书不是要成为某种人,去做生活中的工具,而是要通过读书,不断丰富作为人的生命内涵,成为生活的主宰。读书吧!生命虽不可能被延长,但却可以被拓宽,书是朋友中的精华,更是生命中的精彩,它不但会让我们学会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更能让我们懂得用心去感悟,用胸去扩张,用生命去体验……   作者于春永   本刊编辑后发表于08-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