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西南北》二十五周年盛世欢腾——我们的守望

(2008-09-28 09:36:17)
标签:

《东西南北》

创刊25周年

读者参与

美文共享

文化

分类: 东西南北·25周年盛世欢腾

 【每一个名字,书写的都是一份真爱】

《东西南北》二十五周年盛世欢腾——我们的守望

《东西南北》二十五周年盛世欢腾——我们的守望

 

二十五名最温暖读者·获奖名单
马丽云 辽宁省沈阳市
王连嵘 黑龙江鸡西市职教中心
关颖/英雪萍 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富强街
封  艳 新疆伊宁市第八中学
李辅昌 长春市同志街3229号
卢丙贵 洮南市瓦房镇崇德村
刘春菁 黑龙江省鹤岗市向阳区
梅守义/刘淑琴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
王华清 河北省围场县金龙街
杨天胤 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
陈海英 河北省邢台变压器厂劳动服务公司
杨患生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发改委 
刘大鹏 长春市西安大路4277号
刁端亚 南京凤凰金陵园
胡永强 湖北省武汉市武胜路
董  磊 河南郑州市建设东路 
郭  宇 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
董肖鹏 江苏省无锡市五爱路
高  峰 陕西省西安市南稍门
何东方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安北大街
霍家琦 南京市宁南大道
杨  洋 甘肃省兰州市白银路
张  洁 天津和平区哈密道
 

获奖奖项说明
值此《东西南北》创刊25周年之际,我们向以上热心的、一直关注着、关爱着我们,并一起和我们同渡这风风雨雨25年的亲爱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并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你我依旧相依、相伴!


一等奖:

马丽云  王连嵘
(“终身VIP读者”,享受终身免费赠阅杂志)
二等奖:

关颖/英雪萍  封艳  李辅昌  卢丙贵刘春菁  梅守义/刘淑琴  王华清  杨天胤  陈海英  杨患生

(“VIP读者”,终身享受7.5折优惠)
三等奖:

刘大鹏   刁端亚   胡永强   董磊   郭宇   董肖鹏 
高 峰   何东方   霍家琦   杨洋   张 洁
(鼓励奖,终身享受9折优惠)

 

【每一段文字,记录的都是一世情感】

 

温暖信件

各位编辑女士、先生:
  你们好!
  看到“《东西南北》25周年‘25名最温暖读者大搜寻’活动”的通知十分高兴。作为二十五年来期期不落的老读者积极参与自己的杂志的庆典活动也是一种责任。
  忆往昔在“自己的杂志”创刊十周年的征文中,我们的“致《东西南北》的信”一文中有幸登在了征文选的小册子上(第23页),文中我曾说:“已收藏了10册由印刷厂的朋友每年专为我们装订的精美合订本……”
  如今,我们已收藏了25年。
  让我再重复十五年前的话:“在我们新婚之年你走进了我们的家,你又伴着我们的儿子(1985年生)长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东西南北》他能永远收藏下去。”恰好今年大学毕业的儿子(新闻学专业)定会做到这一点!也许在庆祝创刊三十周年的那天与“自己的杂志”联系、参与庆祝活动的将是他了……
  《东西南北》,九州处处有知己,华夏人人都识君!
  《东西南北》,永远的朋友!
                  刘淑琴(刘音) 梅守义(梅乐)
                                   2008年7月1日

 

温暖镜头

刘大鹏(吉林省安全局退休干部)

  《东西南北》创刊时他就开始读《东西南北》,他的老伴看他时常拿着本杂志爱不释手,也开始读了起来。后来,老伴的身体不太好,眼睛也花了,他就把在杂志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她。他说,退休后,没什么其它的爱好,他突然有想为《东西南北》尽把力的想法,于是,他就开始给《东西南北》荐稿。几乎是每周一,他都亲自到杂志社送稿,有时还要写几页对当期杂志的建议交给我们。

 

刁端亚(南京某医院主治医师)

  每一次改版,他都是第一个把建议信寄过来。2007年改版时,他又是第一个把“想法”寄过来。因为家里没电脑,这位70多岁的老人要步行几公里到邮局,每次都是手写两页到三页的建议,在建议中他还会写明具体的操作方法。他说,他订阅《东西南北》十多年了,一家三代都爱看这本杂志。他当时在信中“承诺”说,“我每10天寄一包稿件给你们,这样可减少编辑大量的看书时间,把稿子编得更好……”快两年了,他一直信守着自己的“承诺”。

 

温暖故事

《东西南北》二十五周年盛世欢腾——我们的守望

纸上的岁月  不止的情怀
         ——一个女儿的回忆
    《东西南北》是在什么情形下来到我们家的我已经记不得了。那时我太小,十岁吧,一直是妈妈在经管它,从创刊号开始,风雨无阻,直至今日。25个春夏秋冬,也许在地球的轮回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在妈妈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的一段轨迹。当她的指尖轻轻拂过这些泛黄的书页,就仿佛在触摸一段段尘封的往事。我们—起翻着,回忆着……
    “1983年5月,我买了这本创刊号,那时你刚上五年级吧。”妈妈的眼里满是追忆。
    “1989年7月,你考上大学了,睡足了觉,翻出一大堆《东西南北》天天捧着看。”妈妈呵呵笑了起来。
    “1996年12月,你爸走了……”妈妈眼神黯淡下来。
    “但你还是记得去买了《东西南北》,它一直是你和爸爸的最爱嘛!”我安慰她。
    妈妈轻叹,“是啊,你爸说过这是一本滋养心性的好书。”
    “1998年2月,瑶宝宝出生了!”妈妈眼里有充满了希望和喜悦。瑶宝是我的女儿,姥姥的最爱。
    “2000年,瑶宝上了幼儿园。”
    “2003年,老儿子也结婚了……”
    25年来,我家经历过数次辗转搬迁、悲欢离合,但《东西南北》从创刊号开始一直不离不弃地追随着妈妈。也许,《东西南北》和妈妈之间始终有种惺惺相惜的情结,因为,那种优雅美好的气质和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我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感悟得出,从妈妈的一言一行也品味得到。我家小女初长成,学习弹琴之余,《东西南北》也成了她最爱的课外读本。望着她专注捧读的小小身影,我想,《东西南北》已成为一份不可割舍的精神依托,将在我们家一脉相传。
    感谢《东西南北》杂志社的编辑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重温这些美好的纸上岁月。也许,我们的杂志不是最全的(中间遗失了几本),光盘也不是最早到的,但请你们相信,这次活动真的温暖了妈妈和我们全家。
                                                 (我母亲马丽云为此次活动参赛者)  金红雨

 

 

 

更多《东西南北》二十五周年内容请关注以下链接:

卷首

我们的征程

我们的守望

我们的感动

业界的厚望

大师的叮咛

我们的战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