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阳十月三日下午从上海回了宁波,十月四日我们一家三口就去了外婆家,十月六日带阳阳去了爬了招宝山,拍了些PP,总算这个长假没有交白卷。
招宝山是宁波市十大风景游览区之一,是宁波市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游览区。
招宝山“固六邑之咽喉,全浙之关键”,而为商船出入之要道也,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曾是我国东南沿海抗倭、抗英、抗法和抗日的主战场之一,拥有全国重点文物镇海口海防遗址,是镇海口海防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招宝山位于宁波甬江出海口,是镇海关隘、甬江咽喉、海防要塞,素有“浙东门户”之称。招宝山因为“潮汐出入可经”,波涛汹涌,骇浪滔天,又名候涛山。又因山巅原建有“插天鳌柱塔”,故又称鳌柱山。其他处海口,“商舶所经、百轸交集”,改称招宝山,寓“招财进宝”之意。
十月六日刚好遇到台风罗莎影响我市,去的路上就开始下起了雨,有一阵子还下的蛮大的,幸而我们的运气还算不错,抵达目的地时雨竟然停了。阳阳蛮乖的,一路都是自己爬的山,也没让我们抱。一路上有说有笑,好开心呢!
抗倭名将、明都督卢镗曾用“六国来王处”,“平倭第一关”十个大字来阐明、赞扬招宝山在历史上的地理位置和作用,清朝诗人有“莫小候涛山,东来第一关”之句。故后人誉招宝山为“第一山”。
山上的摩崖石刻镌于露岩峭壁上,后在石刻前筑一坪台,辟为一个景点,供游人憩息。
阳阳的身后是2001年5月8日竣工通车的招宝山大桥,一桥飞架甬江入海口的金鸡山与招宝山之间,南北变通途。
登招宝山,是观招宝山大桥的最佳选择,居高临下,一目了然。
光绪八年秋(1882年),欧阳利见任浙江提督,在山腰增建月城一座,既为山麓威远炮台后应,又作山巅威远城的前屏。城曾历中法、中日战争的炮火洗礼,是现存的镇海口海防遗迹之一。
吴杰在1885年3月中法战争镇海口之役中,亲操大炮重创法舰及敌首孤拔,立下战功。邑人尊称为“吴大佬”。抗日战争前夕(1936年),值吴公百岁诞辰,里人集资在梓荫山麓修建“吴公纪功碑亭"。
安远炮台上的钢炮,曾经历过中法战争。
南宋时期的石马,阳阳骑在上面是不是英气十足呀?
鳌柱塔原是招宝山十二景之一景。即“鳌柱插天”。由于历史原因,原鳌柱塔早已损毁无存。为恢复这一历史遗迹,由侨胞捐资和政府拨款共同建设,花资约600万元在招宝山北峰顶上新建鳌柱塔,新建的鳌柱塔占地361平方米,为仿宋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锚岩桩基础,按抗震抗台规范设防,塔身净高57.6米,七层八角,青铜塔刹顶。
招宝山内还有香火极盛的宝陀禅寺,因处于维修中,故此行未能前去朝拜。
游完招宝山,在快走到山下时,天又下起了雨,呵呵,可真是老天保佑哎,今天的运气真是没的说了。
亲子博客首页推荐(二十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