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砚遇
念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名叫李经科,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所以老人家断不允许自己的学生们不知毛笔为何物。于是每周的某节自习课便成了几十号人,舞“文”弄“墨”的大讲堂。只是那会儿我们可不觉得这有多好,唯一的感觉是痛苦和别扭,心里老一个劲儿的嘀咕:这过气儿的玩意儿,实在是不能和钢笔同日而语,下笔收笔规矩太多,又累又不见效果,难怪要被淘汰掉嘞!初一、初二两年练过来,毛笔字也略有长进。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大家也就把它放一边儿了。当年写毛笔字是没有时间磨墨的,几乎都只在店里买些成品墨,往桌上一放,拧开瓶盖便是一阵“鬼画桃符”!再后来,毛笔字几乎就成了我们这代人的一个传说啦!
工作以后,从2000年开始,又开始突然萌发了写写毛笔字的念头,但时断时续没能坚持下来。今年九月,和一帮同事去安徽,碰巧去了黟县西递、歙县宏村,那琳琅满目、各型款式的砚台一下子让我挪不动腿了!心里暗下决心,一定得淘一块回去。大家伙儿跟着导游看徽派建筑,而我却跟在后边一个店、一个店的开始选砚,一边和店主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歙砚、端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歙砚似乎更受好评,而洮河砚因其产量极低,较为少见,其价格也是相当高企。呵呵,看来此行有收获了……
费了两三个小时,看了一二十个店的样子,终于选好了一块随形的“月映双鹤砚”,椭圆形的一块石头,左边巧立一只仙鹤,另一只起跳作欲飞状,斜上方一轮圆月在云雾间若隐若现,雕工极好、甚是可人。和老板论好价、打上包,好了,它是我的了!

回来以后,每当晚上有些闲暇之时,便拿出墨,慢慢磨将起来。于是,一股淡淡的墨香便在纸间飘散开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