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观剧随感 |
2007年4月25日,应亚洲百老汇公司的邀请,赴深圳观看了最新制作的音乐剧《国王与我》的亚洲首演。
制作公司背景:
《国王与我》由亚洲百老汇公司制作。该公司曾在2003年与上海大剧院合作上演了音乐剧《音乐之声》,连演35场,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优异的票房收益。之后,亚洲百老汇与上海大剧院保持密切联系,并推荐了多部剧目,但因为他们的剧目制作相对较老,我们没有选择再次合作。
2006年12月,亚洲百老汇公司历时8个月,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推出中国第一部中文版的小型外百老汇音乐剧《我爱你》(I LOVE YOU,YOU ARE PERFECT,NOW CHANGE)。这是小制作,4名演员,2名演奏员,虽然首轮34场演季结束,并未盈利,但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走出了中文版音乐剧的第一步。该中文版剧目已赴北京参加了戏剧节的开幕演出,并将赴美国百老汇演出。
本月初,亚洲百老汇公司的人找到我们,想与我们共同推出一部中文版小型百老汇剧目《幻想曲》(Fantastic),演员共9人,2名演奏员。想明年在中剧场开演,我们表示愿予以考虑。
观剧感受:
《国王与我》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泰国曼谷,讲述了倔强的泰国国王与名叫安娜的英国家庭女教师之间的爱情故事。1951年在百老汇首演之后,共获得8座托尼戏剧奖和6座奥斯卡奖,堪称原汁原味的经典百老汇音乐剧之一。7年前《国王与我》被第二次改编成电影,周润发和朱迪·福斯特主演。
此次在深圳制作的《国王与我》可算亚洲百老汇公司制作的相对规模较大的剧目,他们延续《音乐之声》的操作方式,从美国R&H公司买来版权,再调配相关制作人员完成。此次除了8个深圳小演员担任了国王的孩子之外,其他演员与制作人员全部由国外来,主要来自菲律宾、澳大利亚、南非、英国。全剧全部由英语演唱。
此次制作的道具、布景等由西方工作人员完成运来,而造型服装则由为电影《卧虎藏龙》担任服装设计的叶锦添设计,并在深圳完成生产。之后计划赴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进行亚洲巡演。
此次制作版本较大,适合在大舞台演出,就制作而言,比2003年的《音乐之声》要高级一些。舞美布景还算赏心悦目。
但缺陷也是明显的。
1.
2.
3.
4.
此次一共在深圳大剧院演出5场,基本都是包场,散票销售较少,首场为深圳商业银行包场,演出结束后,现场反响一般。
几点思考:
1.小地方制作的优势
亚洲百老汇公司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制作与首演《国王与我》,是因为深圳市文化局为迎合2007年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愿意免费提供龙岗区文化中心,作为制作基地。同时给予减免税费,提供赞助等优惠条件,有效减少了该剧的制作成本。而且由于在深圳龙岗制作,人力成本,衣食住行,舞美制作成本等都比大城市小,也能进一步减少成本。
在非大型城市进行制作和首演,也符合国外一个剧目预演(Preview)的惯例,因为制作后发现缺陷,也有修改的余地,不至于被媒体放大。
小地方往往容易出大思维和大眼光,音乐剧创作和制作最重要的是人,所以不需一定在大城市进行(《西贡小姐》就是在法国一个偏僻山区中创作的),值得借鉴。
2.剧目的选择
目前看来,老剧目要获得成功并不容易,因为许多剧目已不符合当代人的欣赏口味。音乐剧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如果一部戏不符合现代人欣赏口味,哪怕非常知名,恐怕也不易成功。而《时空之旅》或《金沙》等主要作为旅游团购的剧目,已不完全是市场化的操作方式了,则另当别论。
3.政府的扶持
目前本土制作的音乐剧很少获得商业成功,原因有多个方面,主要出在内容创作和制作上,环境也不完善,所以制作方承担的风险很高。此次深圳政府主动提出免费提供场地,减免税费,让《国王与我》落户深圳,对于提升本地文化形象,带动当地文化产业都有助益。对于需要在文化产业上有所作为的城市和大型机构来说,给予创作和制作机构一些扶持,对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有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