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塞腰鼓陕北中国第一鼓图片旅游 |
分类: 美丽人生 |


从佳县拍完香炉寺到延安途中路过安塞县,在高速公路上远远就看见一座巨大的腰鼓竖立在县城边山头上,十分醒目。它告诉我们:这里是安塞腰鼓的故乡。后来了解到:这个巨大的腰鼓2005年建成、高22米、主体是七层建筑,底部与顶部直径6米,中部直径7.6米,腰鼓楼矗立在县城南山山顶,成为安塞县的标志性建筑。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



安塞腰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安塞腰鼓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和“中国第一鼓”。



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不仅是黄土高原的代表,也是中国的代表,世界的代表!




安塞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目前,文、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而以安塞的西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有特色。




安塞腰鼓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特别在表演中,又有机地揉合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动作,有弛有张、活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浑厚有力。
女鼓手的表演同样精彩纷呈。
2013年10月27日,由16人组成的安塞腰鼓队站在了美国洛杉矶奥斯卡颁奖盛典的杜比剧院舞台上,
展现安塞腰鼓的魅力。

后一篇:【闹元霄】让人耳目一新的中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