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除了有享誉世界的吴哥遗址外,还拥有一个十分奇特的湖泊——洞里萨湖。蓝天白云之下,碧波万顷的洞里萨湖茫茫无边。在水上还住着几十万的水上人家:他们一生都生活在水上,房子飘在水上,学校、医院、商店、市场、警察局统统都建在水上。
洞里萨湖是柬埔寨,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在旱雨两季中面积相差之大是其它湖泊所没有的,每年枯水季节,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补充了湄公河水量的不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
5月-10月是柬埔寨的雨季,10月份的洞里萨湖水面将达到最大,是旱季最小水面的4倍。水上人家会一直逐水而居,始终住在洞里萨湖的最外延的水域,水涨的时候向外搬迁,水退的时候向内搬迁。
洞里萨湖湖水比黄河水还要浑浊,水质的混杂肮脏。洞里萨湖的居民在这里,有许多的水上人家,他们用几块木板或者几个废油桶绑在一起,作为房屋的“地基”,再配上些茅草和木桩,就在水上搭起了鳞次栉比的高脚屋,湖上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形成特殊的聚落景观。
大多船屋都很简陋,一眼望去,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俱,能让你真正理解“家徒四壁”的含义,据说这里是柬埔寨最穷的地方之一,被称做“水上吉普赛人”,这里部分居民是战乱年代从越南来的难民,因此又被叫做“越南浮村”。他们靠着洞里萨湖丰富的水产资源,世世代代逐水而居。
有些村民住的棚屋很简陋,连门都没有,屋顶是用亚答叶盖成的。屋里的陈设一目了然。炊具和碗盘随处摆放。午饭时间过后,一家人有的坐在地板上谈天,有的躺在吊床上休息。
小孩们自个儿玩着。棚屋前挂着渔网,紧靠着棚屋的湖面上还泊着他们赖以为生的工具——一艘小船。赤膊的老伯坐在船屋前用湖水洗澡,一些妇女蹲在船屋侧旁洗衣服、洗鱼、洗菜……
他们的吃喝拉撒都是在水面之上。行舟湖上,捕鱼,然后在湖中市场售卖,再买来日常必需的用品和粮食。
也会有载满货物的小船,穿行在水上人家的房子间,兜售衣物、香料、孩子的小玩具、盐巴等等。连小吃摊儿也是在船上,行进在水上的村落间,兜售美食。
导游说:许多的孩子上课都是不穿衣服的,下课的铃声响起,就能看见许多光屁股的孩子冲出教室,跃入水中,然后游着泳就回家了。
洞里萨湖水上人家主要是越南难民,早年越南国内战争,越南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争逃难到柬埔寨。战争后,越南拒绝他们回去,而柬埔寨又不收留他们,不让他们上岸,于是无寸土地的他们只能居住在湖里。

他们大多生活在水上以打鱼为生,生活非常艰苦。那儿的卫生状况非常差,儿童的死亡率很高。那里是柬埔寨最贫穷的人群。虽然他们生活的非常清苦,但却非常善良和乐观,
今天的柬埔寨政局稳定,全国一心发展经济,相信拥有水产和旅游优势的洞里萨湖人民生活水平在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好!
以下是在洞里萨姆游船上拍到的实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