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1月14--19日,我同夫人一起从郑州乘坐直航包机去柬埔寨暹粒旅游,在那里停留了4天,参观了大、小吴哥等众多古迹及柬埔寨风土人情,今后、我将把在那里的所見所闻、整理出来和网友们分享。

▲
吴哥,位于柬埔寨暹粒、是吴哥王朝的国都,吴哥古迹始建于公元802年,前后用400余年建成,共有大小各式建筑600余座,分布在约45平方公里的丛林中。

▲
吴哥王朝辉煌鼎盛于11世纪,是当时称雄中南半岛的大帝国,也是柬埔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
吴哥王朝于15世纪衰败后,古迹群也在不知不觉中淹没于茫茫丛林,直到400多年后的1860年被法国博物学家发现,并向欧洲和世界广为宣传介绍,才重现光辉。

▲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大吴哥城。大吴哥城全部用石头以及精美的浮雕艺术建构。著名的巴戎庙就在大吴哥城内正中央。大吴哥城呈正方形,由城墙和护城河保护,城墙高8米,整个城市有5道城门,除了东西南北门外,在东门的北面还开了一座胜利之门。

▲
大吴哥城的胜利门。它位于东门的北边,直通王宫,据说原来是国王进出的专用门,

▲
如今,胜利门是一条旅游的交通要道。城门是塔形结构,塔身上有面向四方的佛像,以慈悲的眼神检视进入城内的每一个人。

▲
城墙外是护城河,城门外各有一座桥,每座桥采用印度教的神话故事,两边各有27尊2.5米高的跪坐石雕半身像排成一列,一边象征神灵,一边象征恶魔,双方进行激烈的角力。

▲
右手边的27尊石像,象征神灵。

▲ 右手边的27尊石像,象征恶魔。

▲
吴哥城内的“巴戎庙”,位于吴哥城的中心位置,由一组共49座小宝塔围绕中央尖塔构成的建筑群,

▲
近处翘起的石头是“龙尾”,平卧的是“龙身”,在大小吴哥的庙里处处可見这种“龙的造型”。

▲
巴戎庙共有三层,第一层的回廊穹顶己倒塌。

▲ 门和门头上的雕塑很精致。

▲ 巴戎寺第二层回廊上有1200米长的浅浮雕,令人惊叹地刻画了多达11000个人物。

▲
墙壁上精致的雕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12世纪柬埔寨的生活场景,包括斗鸡和武术。

▲ 巴戎庙里的“小神女”。

▲ 跳舞的女神

▲
这种舞姿在庙内随处可見。

▲
巴戎庙内的图书馆。

▲
巴戎庙内图书馆的台阶很陡,必须手足并用才能上下,据说:只有虔诚的人才能上下。

▲
整个巴戎庙的抅建全部用石头垒砌而成,内部空间又窄又暗。

▲
窄小的内部空闷,石座上原为佛像的基座。

▲
吴哥城内最为出名的要数巴戎庙中的佛塔了,这些塔在佛语里又被称做浮屠,每一座塔的四面都雕刻着巨大的佛面,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塔又被称作佛面塔,上面的佛被称为四面佛。

▲
在巴戎寺第三层,有216张四面佛的巨脸俯视着游客。

▲
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了慈、悲、喜、舍四种无量之心,其中喜悲皆不形于色,表情安详,却又各不相同,略带微笑的面孔中还透出几分神秘,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

▲ 四面佛那慈祥安定的脸部透出一份宁静与优雅的神秘。

▲
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据说 这些高深莫测的面容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

▲ 无论你身处何处,微笑的眼睛都会注视着你。

▲ 在巴戎庙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四面佛的笑脸。

▲
吴哥城每天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


▲ 各国的僧侣也前来参观朝拜。


▲
吴哥城内可以骑象游玩。据说:建造吴哥城时,所用石料当年都是大象拖运来的。

▲
巴戎庙的北门。

▲
吴哥城内的斗象台,长达300米的坛上原本矗立着带有金色框窗户的木制亭子。这里曾经是公共庆典和阅兵的巨大检阅台,也就是国王宏伟的观礼台。

▲ 斗象台的巨型石雕。站在石象前很容易想象,高棉王国鼎盛时期气吞万里的壮观景象。

▲
吴哥城内的十二生肖塔,十二生肖塔是用来关押犯人令其忏悔的地方。
夲期图片2016年1月15日拍摄于柬埔寨暹粒大吴哥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