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你为什么还不到来……
这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插曲《敖包相会》,这首民歌在我国流传了近半个世纪。这部电影的外景就是在巴彦呼硕拍摄的,《敖包相会》就是从巴彦呼硕传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
巴彦呼硕敖包位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距呼伦贝尔市首府海拉尔区及海拉尔东山机场39公里。巴彦呼硕"是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山岗。巴彦呼硕敖包是呼伦贝尔草原上最古老的敖包,每年的农历5月13日,都会在这里举行由喇嘛主持的祭祀敖包活动。12月份,在敖包山下举行冬季那达慕。那达慕有雪地赛马、雪地赛骆驼、马拉雪橇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项目。
为了印证敖包文化从这里扬名,鄂温克旗政府请《草原上的人们》作者玛拉沁夫老先生题写了"天下第一敖包";还请我国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为景区书写《敖包相会》;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在巴彦呼硕用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方式祭祀巴彦呼硕敖包并为巴彦呼硕敖包题写了《灵光》二字。现在:这三款题词均在巴彦呼硕刻石立之碑,天下第一敖包从此扬名!

呼伦贝尔巴彦呼硕天下第一敖包 ,《敖包相会》就是从巴彦呼硕敖包传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

《天下第一敖包》碑文由《草原上的人们》小说原著作者玛拉沁夫老先生题写。

《敖包相会》由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为景区书写。

《灵光》 由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题写。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
堆子"。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原来是在草原上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鄂温克草原上的敖包形式大体一样,即在草原的高山上堆积石头为台,台基面分大、中、小三层,重叠作圆锥体。

在举行敖包祭典时,在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绸布条或纸旗,还在敖包与敖包之间用绳子悬挂很多五色纸旗或绸布旗。

巴彦呼硕敖包是呼伦贝尔草原上最古老的敖包,每年的农历5月13日,都会在这里举行由喇嘛主持的祭祀敖包活动。

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这就是所谓的"敖包相会"了。

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因常以牛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车。

巴彦呼硕敖包位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距呼伦贝尔市首府海拉尔区及海拉尔东山机场39公里。

巴彦呼硕现在建成了旅游区,备有民族歌舞表演、民族竞技参与表演等。

旅游区活动项目有:迎宾敬酒、敬酒献哈达、迎宾马队、套马、驯马、赛马、摔跤表演、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骑马、骑骆驼、穿民族服装、观看民族婚礼表演等。

我们居住的房屋式蒙古包,有卫生间、两张床,价格不菲 每晚460元,旺季时还不好预订。

这里建有通讯塔,手机信号良好。

点缀在草原上的红房子和绿房子就象童话里的世界!

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兰天白云是这里的家长便饭。

空气质量极好,夏天也很凉爽。

供游客骑玩的沙滩摩托车。

蜿蜒曲折的“伊敏河”从山下流过,这里水草肥美、牛羊成群。

骏马身后便是巴彦呼硕敖包。

草原上的骏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用勒勒车的辘轳围成的景区“界墙”。

景区大门口

景区内的路标

海拉尔车站,到巴彦呼硕可从哈尔滨直达海拉尔。

海拉尔车站反映牧民生活的雕塑。

夲文被新浪网推荐到博客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