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国位于位于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这里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汉、纳西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泸沽湖沿岸居住着5000余摩梭人,是摩捘人集中居住的地方,据专家考证:四川的摩捘人属蒙古族。
自古以来,摩梭人一直沿袭着女性为主的母系氏族部落,泸沽湖因此也有“女儿国”之称。 在摩梭人中,女人是社会的主角,掌管着一个家庭的经济、财政和礼仪主权,其家庭成员血缘,均为母系血统。如家庭成员中,祖辈只有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辈只有母亲,舅舅和姨母。这里的男人则很清闲。
摩梭人实行男不婚、女不嫁,一直相沿着“走婚”地婚姻制度。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一生可以和多位异性发生性爱关系,男人可以不用向女方甚至所生子女负任何责任。
男人在走婚的夜晚,不用厚礼,只需要一包松籽和一顶帽子即可,松籽是为了对付女人家的狗,帽子则是为了到女方花楼后挂在门外,以告诉后来的男子此时名花已有主,以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摩梭人在走婚之前,男女双方是经过平等接触、相互了解的,双方确定了感情、约定了暗号后,男方才能进入女方的花房,男方多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入女方花房,在第二天天还没亮、女方家人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必须离开女方花房。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男女双方建立了感情,大家都相互海誓山盟,尤其是在有了爱情的结晶之后,女方的家人便认可了男方,男方也就可以公开出入女方家门,此后依然还是走婚,即不领结婚证,男方不住在女方家。
走婚最重要的是你情我愿,在一段感情没有真正结束前,走婚对象是相对专一的。摩梭人的走婚模式把感情同柴米油盐等现实利益彻底分割,男女双方没有家务、住房、经济等纠纷和纠葛,家庭关系也不存在婆媳、翁婿、妯娌、姑嫂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轻松自在、松散和谐的模式。

在泸沽湖镇拍摄的摩捘女。

带黑色的方帽是摩捘女传统服饰的显著特点。

这是彝族女服饰,最大区别是头饰不同。

摩捘女很勤劳,外出时除老年人外、大多背着竹篓,就象城里女人拿手提包一样。

当地的摩捘人和彝族人相处的很好。


这里的不少人对拍照还不太习惯。

摩捘女和彝族女的裙装差不多,主要区别在头饰上。

注意泸沽湖导游图上方的标语:泸沽湖女儿国欢迊您

摩捘女在采购农资

这样的活儿都由女人干,很少见男人来采购。

女儿国的女人很辛苦也很高兴!



彝族的女人走起路来大步流星,非常干练。

在村子里不穿民族服装的摩捘女,孩子由女方单独抚养。

年老的摩捘女独自在晒太阳。

这位摩捘老阿婆己90多岁

新一带的摩捘女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服饰穿得和城里一样,显得阳光而自信。

学校的中学生更是阳光灿烂。

又是几位年轻的摩捘女生在我眼前走过。

这样的摩捘女生,长大后还会穿民族服装吗?女儿国的“走婚”在她们这一带还会延续吗?

女儿国的男人很清闲,一切由母亲做主,生了儿女也不用抚养。

村子里年长的摩捘男人没有妻子儿女的陪伴多少有点孤单,
在泸沽湖边一个摩捘男孩告诉我:摩捘人是“女尊、男不卑”
这就是女儿国的摩捘人,她们一直轻松、和谐地生活着。
2012年3月5日拍摄 于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

来到泸沽湖不容易留影做个纪念-驿路光影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