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全运会开幕式上的巨形“大碗”

标签:
全运会开幕式巨形“大碗”快乐人生体育 |
分类: 精彩贴图 |
这个“巨碗”实际上是由两个直径不一的圆环组成的,两个圆环之间用布围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背投幕墙,然后通过世界上最顶级的巴克投影设备,就可以将影像投射到背投幕墙上,从而把泰山轻松地“搬”到体育场的中央。与北京奥运会的“卷轴”上的图画不断变化一样,“巨碗”上投射出来的画面也会随着每个环节所表现主题的不同迅速转变。一个如此之大的背投幕墙带来的视觉冲击显然是惊人的,很多在现场看完了开幕式的观众都表示:“那个‘巨碗’太漂亮了,看上去上面的那些画面就像发生在你眼前一样,比坐在第一排看电影还要逼真。”事实上,为了保证这个“巨碗”的演出质量,全运会组委会这次一共调用了48台巴克投影设备,而据介绍,这种目前最顶级的设备世界上一共也只有70台。而为了保证这个“大碗”能够升降自如,开幕式一共动用了78条威亚,要知道,北京奥运会一共采用了7条威亚。(“威亚”是一种高空特技)
全运会开幕式最大的“敌人”早就被锁定在了风上,因为创纪录的空中表演和“大碗”都禁不起四级以上的风,体育场又偏偏是一个招风的地方,各个敞开的入口很容易形成“穿堂风”。组委会甚至明确表示,体育场内的风力一旦超过了四级,包括“大碗”在内的大部分高空表演内容都将取消。这无疑会让开幕式所有的精彩全部消失。所以,当10月16日开幕式当天下午,天空突然阴沉,刮起大风的时候,很多人为开幕式捏了一把汗。
但进入体育场之后,人们却意外地发现,场外至少有四五级风的样子,但场内的风却小了不少,只是偶尔有微风拂面。文艺演出中“大碗”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除了刚开始时被风吹得有点变形之外,随后便完美地将“一山一水一圣人”、“三面荷花四面柳”的齐鲁奇景和大众健身的场面完美地展现在所有观众面前。
全运会开幕式能够顺利“降风”靠的可不是什么“定风丹”,而是体育场外一道道的防风措施:风进入奥体中心体育场的主要通道有两个,一是位于体育场南北的两个缺口,另一个是围绕体育场的观众席出入口。为了将风的干扰降到最低,体育场北半部的观众出入口被安装上了防风墙,阻挡了“穿堂风”的形成。同时,开幕式的威亚工作组也临时降低了威亚的高度,并降低了威亚的难度,减少了组合切换的次数,同时取消了受风影响最大的动作灯,这才保证了开幕式演出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