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与受
(2011-01-09 20:39:12)
标签:
毛毛上海犹太教圣经星巴克杂谈 |
施与受, 想通不容易。
小时候,只是"受",也只喜欢"受",而很少考虑“施”。在上海“不吃亏”的社会环境下,“贪小”,“占便宜”似乎才是“正道”。
第一次改变,是刚工作时候, 与一个供应商吃饭, 那时我才20岁。 他说:"如果你不习惯买单的话,将来就一定不会有什么出息"。
这话当时让我很尴尬,我在"施"的问题上,态度有了根本的改变。 后来渐渐的习惯抢着买单,习惯性的付钱, 发现对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好处,
因为在这过程中, 我体会到了一种责任, 而责任感的加强,会提高自己对控制的要求. 这是做事情的基础.
然而这过程,并不让人很高兴.
第二次改变, 是毛毛的事件, 这么多年,我们付出了很多, 在压力很大的时候, 容易有冤气。因为这与工作中的"施"不一样,
在工作中, 如我觉得太烦, 可以摆脱这"施", 或者很快的从"施"中得到了新的"受"。 而孩子是你摆脱不了的。
这时候,有朋友用基督的“施比受有福”,安抚了我的心。
因为这让我觉得自己挺伟大的。
第三次,就是此刻。 去年5月在拉斯维加斯与犹太教的客户共进午餐, 谈到“施比受有福”。 但客户说:“圣经中没有这句话”,
当时他解释了一会,好像是说“受也是福,施不一定比受更有福”。 当时没有理解透彻。
后来在BLOG中,有一篇文章,谈到我跟毛毛洗澡时候,对毛毛发火事情,
有博友(轻轻心语)指我不应该觉得自己了不起,似乎付出很多,就怎么怎么的。
当时挺委屈,觉得自己付出的确实比别人要多太多,却收效甚微。。。
此次毛毛妈回来后,有一些矛盾,幸亏与她做了一些沟通,发现了自己的更多不足。 毛毛妈说,有一次在星加坡买东西,
不当心在商场碰到了头,非常痛,但她事后也没跟我说。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你肯定会嘲笑我,说我笨”。
我在毛毛妈的印象中有那么恶毒吗? 想了一下,确实,我的第一反应是一定会嘲笑她,而不是安慰她。
但这又都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乐施的人, 我努力的让家人过得更加好。 如毛毛妈说,她只要一杯水的时候,而我往往却给她一池水。
我经常给她惊喜,但有时却不是她要的。
在星巴克,看到年轻的爸爸对自己女儿傲慢的态度, “知道这蛋糕,是谁买的吗??”
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如同圣经中原本就想表达的意思, 施不一定比受有福。
有福只是在这过程中, 在施与受的过程中, 无论是施还是受,只有在充满爱的过程中,
才能得到祝福。越是没有杂质的爱(如没有傲慢心,功过心),得到的福就是越多。
施与受,必须在爱的光辉下,才同样有福。
这过程,都使我们都成为有福者。
PS: “不食嗟来之食'是我们古人对‘受’的准确理解。。。
前一篇:老爸语录——个性与丑
后一篇:只爱学习的毛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