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习惯与世界的习惯

(2010-03-26 19:58:11)
标签:

科隆大教堂

德国人

哥特式建筑

毛毛

中国

旅游

中国是不是影响世界? 在商品上,那是肯定的。 在文化上,就很难说了。 但因为使用了中国的商品,而最终有些中国的习惯和爱好,似乎有这可能。

科隆莱茵河上的大铁路桥, 与科隆大教堂挨着。 最早我在这桥上走过的时候,是1999年,那时德国还在用马克呢。这10多年,德国基本没咋变,(不然怎么叫DEVELOPED 国家,完成式),除了火车站那站牌,在5年前,由机械的翻牌改成了电子式(其实我还挺怀恋原来机械的翻牌,华啦啦的声音,就像是洗麻将,现在静悄悄的)。 过路人行道按钮由按式改成感应式。 

然而这次与毛毛妈再过这莱茵桥,却竟然发现栏杆上有了一大堆同心锁。 (两年前来科隆开会,我经过的时候还没有。) 这变化挺有意思的。。。

同心锁? 应该是中国人的习惯吧? 是否是中国的留学生带过去的习惯呢?我仔细的看了一下锁上的留名,大多是德国人的ICH LIEBE DICH (我爱你)。 也有少数的英文,还有中文。 而那锁,却大多是MADE IN CHINA了。
http://s10/middle/4c6c6444g82b2ea675dc9&690






造了600年,现在还在搞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科隆大教堂,很多人都进去过,就不介绍了。 (第一次看到这教堂的人,肯定感到震撼)。
http://s2/middle/4c6c6444g82b2fe912081&690
登顶,就不是所以的人都有去过吧。 这是从内往上看教堂的那最高的尖顶。只有爬到顶才看到到。
http://s14/middle/4c6c6444g82b30893012d&690

看到石墙上密密麻麻的涂鸦了吗? 全是各国的涂鸦客们写的“到此一游”。不单在这里,基本上来的过道上都有。  而中国人成功留下的“到此一游”字迹的并不多。

下来的时候,毛毛妈愤愤的说,“还是德国人有经验,上来都带记号笔”。 (我们也想留言,但可惜带的是圆珠笔,根本无法在石头上写字)。  "记住,下次我们再来,带一桶油漆, 写上大大的一行中国字“到此一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